
剛剛在紐約林肯中心火爆上演的舞劇《白蛇》中飾演「許仙/丈夫」一角的舞蹈家孫佳勇27日與觀眾見面交流,作為史上首位任職瑞士三大芭蕾舞團的華人男演員,在歐洲舞台上頗受關注的孫佳勇鼓勵華人舞者「站出來,讓人看到」。
這次由紐約舉辦文化活動的非牟利組織青松PINEASE主辦的「白蛇舞劇線下見面會」聚焦剛剛在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首演的當代芭蕾舞劇《白蛇》。該劇由上海大劇院出品,著名芭蕾舞藝術家譚元元擔任藝術總監。《白蛇》作為一個深入人心的中國傳統神話,此番在紐約的呈現並未拘泥於敘述,而是借由肢體、舞美、音樂的重構,實現了古今、虛實、東西之間的流動與融合。孫佳勇在見面會上分享說,他在劇中一人飾演「古代許仙」與「現代丈夫」,以雙重身體表達敘事張力,意在「打破時間軸,讓東方敘事擁有新的世界表達法」。
孫佳勇12歲時在學校裏做廣播體操時被選中,開始學習芭蕾。雖然起步較晚,卻以天份加苦練很快脫穎而出,考入同濟大學後繼續學習舞蹈,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2008年底應邀加入瑞士蘇黎世芭蕾舞團,成為瑞士首位華人芭蕾舞演員。他說,一開始,跟很多五六歲就開始學習舞蹈的舞者相比,自己髖關節比較僵硬,但這可以用跆拳道的訓練彌補,「更重要是你自己想不想成為好的舞者。」孫佳勇說,一開始他認為是自己選擇了舞蹈,但35歲以後意識到「是芭蕾認出了我。是它一步步引領我走向它。」
35歲後已經掛靴的孫佳勇坦承這次又被邀請回來演白蛇,其實心裡很忐忑,但站在林肯中心的舞台上突然開悟。「收到邀請時其實是被自己的未來和過往絆住了,害怕不能呈現出以前那種水平,害怕沒人喜歡自己了。但站在林肯中心的舞台上感受到的是當下,不去看未來,不回望過往,我們只擁有當下。」孫佳勇說。
孫佳勇說,在中國接受過芭蕾訓練的演員通常都有很好的古典舞基本功,這是優勢,自己也是因為這樣的優勢被國外舞團選中。但在舞台生涯的開始他就意識到自己在舞台上呈現不夠完美,於是開始培訓自己表現人物的技巧。他說,舞蹈要慢慢去感知,但基本功紮實對後來學習其他技巧都有幫助。
他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舞者站上世界舞台,在觀察他們的時候他也看到自己—中國舞者有一種獨特的底蘊。孫佳勇說,中國文化文化源遠流長,同時又求新求變,所以中國文化輸出是必然的。而現在,中國的舞者就是要站起來,讓人看到。而他自己,現在對教學、編舞都有興趣,希望能在這些領域生根。「我以後不會是全職舞者身分,但還是會跳,舞蹈跟我融在一起了,就是我的一部分。」
本次見面會亦是青松PINEASE「文化出海×國際落地」特別策劃的一部分。未來,該機構還將圍繞音樂、藝術、人文、科技、創業等領域,持續打造輕松、多元、具公共精神的文化聚會與青年社交平台。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孫佳勇(左)在觀眾見面會上分享自己與芭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