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中心添奇觀 古老故事開新頁

玻璃藝術作品《到來》落戶華埠白蘭站。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

三藩市藝術委員會(SFAC)、交通局(SFMTA)及工務局(SFDPW)等市府部門聯合舉辦媒體預覽活動,宣佈由日裔美籍藝術家新居富江(Tomie Arai)創作的玻璃藝術作品《到來》(Arrival)第一期完工,並正式於中央地鐵華埠白蘭站南側入口公開展出。這件長達120呎的永久性玻璃裝置,以公共藝術形式向華埠亞裔移民歷史與社區貢獻致敬。

藝術家新居富江透過歷史地圖、象徵遷徙與成長的植物、華埠學童與耆老肖像等圖像,構建出一幅如同畫卷般展開的華埠故事。作品靈感源自亞裔移民登陸加州海岸的歷史與多代居民的集體記憶,融合劉貴明小學學生及社區參與者的影像,展現華埠作為一個擁有深厚歷史且正邁向全球化未來的社區面貌。

SFMTA交通局長寇淑寶(Julie Kirschbaum)致辭時表示,公共藝術不僅提升空間美感,更承載社區歷史,連結居民與訪客。她強調,《到來》將延伸至車站月台,計劃於2026年安裝第二階段作品。

藝術委員會文化事務總監Ralph Remington指出,這是亞裔美國人故事首次如此鮮明地融入市政府藝術收藏。《到來》透過中央地鐵公共藝術計劃,運用50年歷史的「百分之二藝術條例」完成,確保基建項目融入文化價值。

市參事李爾德(Danny Sauter)與工務局工程師Kevin Li亦出席活動,肯定社區與學校合作的耐心與貢獻。Kevin Li特別提及,作為在唐人街長大的居民,他為能參與這項承載歷史意義的藝術工程深感榮幸,並希望作品能啟發年輕世代延續這片社區文化。

亞洲藝術博物館策展人陳暢指出,《到來》不只是裝置藝術,更是對移民社區韌性的見證,並感謝華人社區多年爭取平權與藝術表達空間的努力。她說:「這是我們集體尊嚴的證明。」

中華文化中心執行總監梁凱欣亦強調社區參與的重要,認為此計劃提供平臺,讓被忽視的移民故事被看見。她感謝市府、藝術委員會與藝術家合作,讓華埠人街的歷史與活力得以透過藝術形式延續與放大。

《到來》第一期裝置現已完成並展出,第二期將於2026年完成月臺層壁畫。高解像圖片可於藝術委員會 Flickr 網站下載,詳情請參見 SFAC 官方網站。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