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岸線拉響警報!鳥類數量下降,專家稱已是「全面緊急狀態」

根據一份由多個保育及科學團體聯合發布的《2025 年鳥類狀況》(State of the Birds 2025)報告,美國的海岸線正上演一場嚴峻的生態危機。報告指出,全美有三分之一的鳥類物種數量正在下降,其中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岸鳥受創最為嚴重,自 1980 年以來,其族群總數已銳減 33%。國家奧杜邦協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的首席保育官約翰遜(Marshall Johnson)稱之為一場「全面緊急狀態」。

導致這場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類活動是核心因素。報告分析稱,海濱地區的過度開發、氣候變遷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更頻繁的極端風暴和高溫,以及天敵捕食,都在持續擠壓岸鳥的築巢和棲息空間。北卡羅來納州奧杜邦協會(Audubon North Carolina)的海岸生物學家艾迪生(Lindsay Addison)指出,夏季旅遊旺季湧入的大量人群,使得鳥類不得不「與人類爭奪同一棲息地」,令牠們的處境雪上加霜。

鳥類族群的銳減不僅是生態的損失,更是一個關乎人類福祉的危險信號。專家解釋說,鳥類是「生態系統的工程師」,牠們的消失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包括昆蟲數量失控、漁業資源變動等。此外,岸鳥所棲息的沿海濕地和沙丘等自然地貌,也是保護沿海城市免受風暴潮和洪水侵襲的重要天然屏障。

儘管形勢嚴峻,但報告也帶來了希望。在全美各地,由志願者主導的「鳥類管理員」計畫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他們透過設立標示牌和障礙物,並對公眾進行宣導教育,成功地保護了許多重要的鳥類繁殖區。這些努力已幫助像美洲蠣鷸(American oystercatcher)等部分物種的數量實現了有希望的恢復。

保育倡議者強調,公眾的參與至關重要。僅僅是「與鳥類保持距離」、「管好寵物遠離築巢區」等簡單的舉動,就能極大地提高雛鳥的存活率。這份報告不僅是對生態危機的警告,也是對每一個前往海邊的遊客的呼籲,提醒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也應承擔起保護這些脆弱生命的責任。

新聞來源:The Cool Down

封面來源:Adobe Stock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