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自2023年起推行,旨在緩解各行業人手短缺問題,但同時引發外界對輸入勞工是否影響本地人就業的關注。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聯同業界代表今日(23日)作出回應與解釋。張宇人強調,聘請外勞並非因成本低廉,若本地人手充足,業界根本無需依賴外勞。有業界代表指出,輸入外勞能幫助維持服務質素,確保出品品質,同時保障營運穩定。
飲食業人手缺口仍達5至6萬
張宇人強調,聘請外勞並非因為成本低廉,若本地人手充足,業界根本無需依賴外勞。他指出,飲食業目前仍需約5萬至6萬名員工,即使截至5月已引入約2萬名外勞,行業人手缺口依然巨大。若能及早輸入勞工,或可避免食肆倒閉潮。他表示,外勞薪酬並不低於本地員工,必須符合本地薪金中位數標準,並額外承擔每月400元的僱員再培訓費用、及醫療費用等。





業界駁「外勞為省錢」說法 人手短缺制約服務品質
張宇人強調,「不要有錯覺以為飲食業聘請外勞是為了省錢」,並質疑現行4周本地招聘規定的必要性,指出業界長期人手短缺,仍持續進行招聘。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梁振華進一步指,以侍應為例,本地薪金中位數約為15,800元,而聘請外勞需額外支付醫療、住宿等費用,總成本與本地員工的18,000至19,000元相差無幾。
張宇人續指,香港人常批評餐廳服務質素欠佳、菜式缺乏新意,而人手不足是主因。引入外勞後,員工無需「愁眉苦臉」地超負荷工作,能提升服務質素,員工亦能有更多休息時間,同時避免臨時工突然請假的情況。外勞普遍態度積極、年輕,為行業注入活力,有助推動長遠發展。
外勞政策助穩定服務品質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楊鎮年補充,引入外勞能確保服務質素及出品穩定,同時保證營運順暢。他指出,人手不足導致不少餐廳分店被迫停業,部分食肆為應對問題而依賴短期「幫工」,但這類員工難以接受系統培訓,影響服務質素。相比之下,外勞作為長期員工可接受培訓,確保服務水平。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副主席梁進亦表示,引入外勞的目的是穩定服務質素及促進產業升級,而非節省成本。他提到,由於人手短缺,業界只能依賴年長員工延遲退休,問題持續的話,可能導致更多食肆倒閉。
針對外界質疑僱主可能提高本地招聘要求,如英語或電腦技能,以規避聘用本地員工,梁振華強調,他們的招聘廣告絕無此類不合理要求,這樣做「本末倒置」,亦無必要。張宇人亦表示,未有發現相關情況。
對於外界擔心外勞可能被「低價高用」,即以較低薪酬聘請高技術職位,梁振華反駁指飲食業屬技術性行業,例如以19,000元聘請洗菜工人,根本無法勝任烹調高級菜式,如「鮑參翅肚」的工作,他們沒有這樣的技術和資源。
記者:任朗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