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風靡一時的俄羅斯商品館近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遭遇大規模閉店潮,多店開業未滿1年即倒閉,仍在經營的也開始促銷清倉。有專家指出,部分商品館標榜的「俄貨」實則產自東北黑龍江等地,這導致了情緒消費的快速退潮。此前多間「俄羅斯商品館」涉虛假宣傳被查,有俄羅斯網紅入店拍視頻「打假」,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也曾發文呼籲買家需留心檢查產品生產地和有效期。
宣稱主打「原裝進口」
去年起,以藍底白字為招牌的俄羅斯商品館火遍全國,這些店宣稱主打「原裝進口」,主營休閒零食、麵包餅乾、奶製品、生活用品等俄羅斯特色商品,店內常循環播放俄語歌曲,門店裝修也是濃厚的俄羅斯風格。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去年累計註冊841間俄羅斯商品館,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相關新聞:「俄羅斯商品館」賣的商品大多「Made in China」 上海47家店鋪被查







然而,如今這門生意卻遭遇滑鐵盧。杭州武林路鳳起城俄羅斯商品館的「正品俄貨」巨型橫幅近期猶在,但店面已變為一間文創雜貨舖。店員告訴《潮新聞》,該店去年12月開業,現已關閉。位於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負一層的俄羅斯商品館也於上月底停業,店內貨架清空,商場工作人員稱該店去年8月開業後初期銷量尚可,但今年生意下滑。
仍在營業的俄羅斯商品館也普遍採取大幅促銷。俄羅斯商品館杭州大悅城門店內的烘焙區已全部清空,全場商品低至3.5折,店內僅1名店員,無顧客光顧。該店員稱促銷活動從上月開始,生意主要靠周末客流支撐。
大幅促銷低至3.5折
從「現象級爆火」到「時代的眼淚」,俄羅斯商品館的生命周期之短令人唏噓。此前有報道顯示,部分商品館中的「俄貨」實際來自黑龍江等地。今年1月,上海對部分俄羅斯商品館涉嫌虛假宣傳立案調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也曾通過官方微博發文提醒稱,一些商店打着俄羅斯產品的幌子銷售假冒產品或非俄羅斯生產的產品,呼籲買家在購買產品時多加留意,檢查產品的生產地和有效期。
一位已閉店的俄羅斯商品館店長表示,今年以來生意持續下滑,負面輿論影響客流,最終虧損關店。另一名前店員透露,開業初期半月業績達百萬,但年初口碑惡化,日均營業額跌至5000至8000元人民幣,庫存壓力下只能低價清倉,最終關閉。
「門店數量激增導致新鮮感喪失,部分商品定價過高也讓人感覺『被割韭菜』」,消費者郭女士說。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俄羅斯商品館的快速擴張多為短期逐利模式,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問題頻發導致市場理性回歸,長期經營需回歸品質。

僅6間在華門店 俄官方支持
「俄羅斯商品館」此前開遍全國大街小巷之際,就有內媒爆出這些門店均無官方認證。據悉截至目前,受俄羅斯出口中心官方支持的「俄羅斯國家館」在中國僅有6間,分布在哈爾濱、深圳、瀋陽、上海和成都。
「九派財經」報道,此前國內上千間「俄羅斯商品館」門店均為無官方認證,魚龍混雜。其背後涉及多間公司,大多剛成立不久,通過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市場,但在商品來源、宣傳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據悉,去年起俄羅斯出口中心開始在中國境內開設「俄羅斯國家館」,主要銷售朱古力、麵粉、油、糖果、乳酪、薯片等俄羅斯產品和辦展會,主旨是為推廣「俄羅斯製造」品牌。目前受該中心官方支持的中國門店只有6間,其中哈爾濱、深圳、瀋陽、上海分別有1間,成都有3間。
對於「俄羅斯商品館」,俄羅斯出口中心官方合作公司、黑龍江省俄海寶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曉峰表示,其商品可能是真假摻和着賣,「具體比例沒有統計過,比如有的只是俄羅斯風味的,如白俄羅斯產品,也有的可能是國產的。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仔細辨別商品的真偽和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