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市長吳弭與市府屬下老年強壯委員會(Age Strong Commission)於近日共同宣布,總額達127萬6千美元的兩項獎助金計劃啟動,將用以資助年滿60歲以上的長者社區服務。此次共有超過50家非營利機構獲得補助,當中多家華人組織表現亮眼,分別在長者社交參與與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獲得市府支持。
這兩項獎助金包括「擴展社交參與計畫」與「心理健康服務計劃」,分別發出57萬與70.6萬美元補助金,幫助全市年長居民提升生活品質,尤其關注被忽略或文化語言障礙群體的需求。
市府全力打造跨世代友善城市
市長吳弭強調,此次撥款是市府致力於「讓波士頓成為各世代宜居之地」的重要步驟。她表示:「這些計劃的成功仰賴我們深耕社區的合作夥伴,他們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日復一日地與民眾同行。透過這筆補助,我們不僅擴大了對弱勢長者的服務觸及,也讓非營利組織有更多資源創新發展。」
耆英會關懷長者心理與社交需求
在44家獲得「擴展社交參與計劃」補助的機構中,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與大波士頓中華耆英會赫然在列,顯示波士頓華人社區對長者福祉的長期貢獻已獲市府重視。
此外,在11家獲得「心理健康計劃」補助的機構中,中華耆英會再度獲選,成為少數同時在兩項計劃中皆有斬獲的非營利組織之一,顯示其在服務規模、專業程度與社區影響力方面皆備受肯定。
作為大波士頓地區歷史最悠久、服務華人長者最全面的機構之一,中華耆英會長年致力提供語言友善的社會服務與活動。這次獲得兩項市府補助,該會副主任張青梅表示:「我們非常感謝市府對我們的關懷連結:心理健康導航計劃的支持。這項計劃專為說中文的年長者設計,提供文化敏感且語言適切的心理健康諮詢與轉介服務,讓原本對心理健康抱有疑慮的長輩,也能安心求助。」
除心理健康外,耆英會也將善用「擴展社交參與」補助金,發展更多針對低收入與行動不便長者的在地活動,例如:社區共餐、太極課程、與子孫共遊中華文化日等。這些活動不僅提升長者社會參與感,也有助於減少孤立與焦慮等問題。
慈濟打造身心照護平台
慈濟波士頓聯絡處自成立以來,便深耕社區,服務對象涵蓋新移民、災後重建、以及低收入家庭長者等弱勢族群。此次獲得「擴展社交參與計劃」補助後,慈濟將推出全新項目「心靈花園」,結合禪修、茶道、園藝治療與文化故事分享,為年長華人提供一個身心靈平衡的交流平台。
慈濟波士頓分會志工也表示,將特別著重在單身或配偶過世的長者身上,讓他們透過文化活動重建自我價值,活出第二人生。
除華人機構外,此次獲選的還包括位於東波士頓的羅萊斯(Veronica Robles)文化中心,推出以拉丁裔文化為核心的「藝術、節奏與根源」計劃,內容涵蓋舞蹈課程、女性防身術、代間故事圈等,藉此促進年長者與下一代的交流,並強化其文化認同感。
作為波士頓市政府專責長者事務的單位,老年強壯委員會成立超過50年,以「讓長者強壯地活下去」為核心理念,提供包括住屋、交通、營養、保險諮詢、志工媒合與活動推廣等全面性服務。其出版的《波士頓老年》月刊也在超過350個據點發行,成為許多長者接收資訊的重要管道。
委員會表示,此次的兩項補助計劃設計上特別重視「文化適切性」與「語言可及性」,盼能打破傳統公共服務中對非英語族群的障礙,讓每位年長者,不論語言、族裔與背景,都能獲得公平的照顧與參與機會。如需更多資訊,請造訪市府老年強壯委員會官網:www.boston.gov/agestrong。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慈濟波士頓聯絡處的志工們合影。檔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