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協進會(Chinese American Civic Council of Chicago, CACC)負責人之一、前會長翁媚儀(May Young Chin)生於1951,不幸於2025年2月1日離世。2025年7月12日早上,一群社區友好在謝祖亮體育館,為翁媚儀舉行一場簡約但充滿激情與思念的追思緬懷活動。
追思會由譚繼平紀念公園委員會會長廖敏欣主持,在翁媚儀的家人陪同下、譚繼平紀念公園委員會成員、社區友好、伊州眾議員馬靜儀、伊州參議員西西妮雅、芝市11區區長李惠華、第九分局局長麥健富以及中美協進會的會員們出席了追思會。
廖敏欣致辭稱,大家都深切哀悼翁媚儀 (May Young Chin)的逝世。她是一位敬業的社區領袖,也是芝加哥華裔美國人協會 (CAMOC) 摯友。她不幸於2025年2月1日離世。翁媚儀是唐人街社區的棟樑,她曾擔任譚繼平紀念公園顧問委員會的財務主管,並在其他組織諸如「返校節」和每年的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 (Back to School celebration and Trick or Treat)等,備受喜愛的社區活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帶給兒童無限的歡樂與歡笑。多年來、翁媚儀積極參與華裔美國公民委員會的工作,致力於支持移民社區並推動公民參與。
翁媚儀在芝加哥出生長大,她的一生深深紮根於服務社會的事業。她對唐人街社區的奉獻超越了她的領導角色。她優先支持包括CAMOC在內的當地組織,並將她自己的故事貢獻給了我們的口述歷史項目。她對身分認同、家庭和公民責任的反思,至今,仍是華裔博物館努力保存那些塑造芝加哥華裔美國人歷史的人們聲音的重要部分。翁媚儀的善良、奉獻和領導力將被人們深深懷念。
當天,多位友好紛紛回憶及談述翁媚儀生前的慷慨、好客和對社區服務精神將永垂不朽,她所感動的無數人將永遠銘記在心,多位好友聲稱,翁媚儀以開放、包容和務實著稱,重視與主流社會的對話和合作,強調文化自信與社區服務的融合,例如多年來推動社區的各類的活動,捐助華埠各小學文化活動,積極推動了芝加哥華人社區的團結與發展。翁媚儀在社區默默耕耘、展現了其在組織內外受人尊敬的地位。
作為中美協進會的創辦人之一、前會長的翁媚儀一直強調了中美協進會的宗旨,就是積極參與華人社區的發展,促進更多的美籍亞裔與主流社會互動。此外,她在譚繼平紀念公園的建設、華埠公立新圖書館的建設上都起著推動性的作用。
永遠是幕後最拼搏一位
追思會中,翁媚儀的多位好友例如前華裔博物館行政主任薛安妮、梅莉莉、伊州眾議員馬靜儀、11區區長李惠華等多位,讚揚翁媚儀精明能幹、辦事得力、同時翁媚儀深愛古典音樂,是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忠實樂迷,對於飲食方面她卻十分的執著,她喜愛點心與飽點、喜愛番茄牛肉炒麵,但要求麵條一定要炒的鬆脆,一點點小固執,顯出她真性情與可愛之處。
此外,無論社區舉辦任何活動,翁媚儀永遠是幕後最拼搏的一位,但幕前她從不現身,任由炫目的光芒照耀在他人身上。好友們追憶翁媚儀生前強調她積極支持青少年成長,提昇社區資源與凝聚力,努力促進社區的興旺與發展,她一直強調「中美協進會「將以促進美籍亞裔參與主流社會為最大的宗旨,更期望各項活動能成為凝聚華埠、跨族群交流的重要平台。
追思會到了尾聲時刻,譚繼平紀念公園委員會贈送紀念匾予翁媚儀的家人,作為社區各界對翁媚儀一生奉獻予社區的深深懷念。
後記 : 中美協進會成立逾70多年,是由一群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組成。他們的宗旨非常直接簡單,就是致力于服務社區、教育下一代、傳播中華優良悠久的文化,推動華人融入主流社會、反對歧視、爭取平等權益、鼓勵投身如公職為人民服務。但中美協進會也積極推動各項有益社區興旺發展的活動,例如已經踏入第46屆的華埠夏令會,當年就是由中美協進會一群創會者啟動的, 芝加哥馬拉松大賽,也是中美協進會同仁積極推動選手們要經過唐人街,如今南華埠已經成了芝加哥馬拉松大賽的第21站,讓全球觀眾都目睹到芝加哥南華埠的發展與進步。
此外,他們也組織老人參觀博物館、青少年的中文比賽、畫畫比賽以及曾兩年一次的華埠小姐選美活動、參加慶祝農曆新春遊行、推動傳統文化浸潤主流社會、舉辦春節宴會、目的是讓會員與社區各方互動聚會交流帶兒童到芝加哥工業與科技博物館的佈置聖誕樹慶典等活動。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譚繼平紀念公園委員會主席廖敏欣(左4)與12選區參議員西西妮爾雅、李惠華區長、馬靜儀眾議員及翁媚儀的家人合影。 梁敏育攝

譚繼平紀念公園委員會成員贈送紀念匾予翁媚儀的家人。 梁敏育攝

前中美協進會會長翁媚儀不幸於2025年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