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8年進行有關住戶飼養貓狗統計調查,發現全港約每10個家庭,便有一個飼養寵物貓狗。有政黨今(15日)發布動物福利和權益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受訪者認為現時社區對飼養寵物人士的友善程度屬一般、42.1%認為較為友善或非常友善,建議可開放更多人寵共融空間、放寬《食物業規例》允許狗隻進入餐廳、開放寵物於假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立法會選委界議員陳家珮認為,推動寵物友善社區是社會繼續發展的「必然方向」,而寵物經濟亦可為香港帶來很大經濟效益。
陳家珮料寵物經濟效益高
該次問卷在今年4月14日至6月6日訪問399名市民,共有146人表示有養寵物、253人表示沒有,受訪者對現時公共空間對人寵共融支持的評價中立,以1分為最低分,5分為最高分,評分平均為3.06分。




對於有飼養寵物的受訪者而言,最多人表示公共空間的限制令他們感到困擾,佔61.6%;其餘依次為寵物糞便未清理、寵物安全問題及噪音影響。至於在沒有飼養寵物的受訪者中,近九成人表示寵物糞便未清理最令他們感到困擾。
就寵物進入餐廳的問題,93.2%有飼養寵物的受訪者表示完全不介意或在有明確劃分寵物區下不介意寵物進入餐廳;沒有飼養寵物的受訪者中,有15.4%表示完全不介意,36.4%表示在有明確劃分寵物區下不介意;至於開放寵物於假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沒有飼養寵物的受訪者中,表示完全不介意的有15.8%。
為打造寵物共融社區,該政黨建議應開放更多人寵共融空間;而目前《食物業規例》規定,除導盲犬及執行法定工作的狗隻,任何人不得將狗隻帶進任何食物業處所內,該政黨建議當局就開放寵物進入食肆制訂適合方案,例如先開放食肆的戶外空間,或容許食肆劃出部分遠離處理食物的區域讓寵物進入。
亞洲寵物經濟圈效益高達400億
Ibh寵物行業發展常務委員會主席劉妍彤表示,寵物經濟圈很大,亞洲寵物經濟圈效益已高達400億元,而鄰近地方、歐美甚至內地的餐廳很歡迎寵物進入,認為少部分寵主清潔問題做得不好,政府可進行規管。
陳家珮笑言自己曾經被狗咬過,但不怕狗,認為推動寵物友善社區是社會繼續發展的「必然方向」,又指現時北上消費成風,但星期六、日不能北上消費的大多是寵主,認為如香港食物業條例可放寬,相信對餐飲業也有幫助;她又指寵物經濟範圍十分廣,包括寵物香薰治療、寵物按摩等,稱「養寵物的寵主真係當寵物係自己小朋友」。
至於能否帶寵物北上消費,陳家珮指雖然立法會通過法例縮短寵物檢疫時間,但香港屬於沒有瘋狗症地區,因此局方表示以安全起見,目前會維持30天安排,也導致寵主寧願留在香港消費,希望政府可利用他們這一情況,提供適當配套吸引他們消費。被問到飲食業界如何看待放寬寵物進入餐廳的建議,她表示自己私底下和餐飲業界溝通,他們稱不抗拒,「最緊要有生意,有人幫襯」,或可參考輕鐵開放人寵共融,餐廳可劃定區域、周末開放。
記者:曾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