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要理性

「吸煙危害健康」早已深入民心,然而,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23年香港仍有約五十八萬名煙民。誠然,吸煙不值得鼓勵,但戒煙卻非一朝一夕,在致力追求「無煙香港」之同時,是否也應給予吸煙人士一點空間?

  立法會正審議俗稱「控煙十招」的《2025年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除了管供應、禁宣傳、增禁區、加罰款及重教育,當中包括於2027年第二季起分階段禁止加味煙而訂立的添加劑新列表。魔鬼總在細節\xf9堙A有立法會議員發現,原來該附表中,限制了逾二千種添加劑不可加入到傳統煙當中,許多更是煙葉天然成分及煙草製作中的必要成分。換句話說,一旦通過立法,所有香煙就要禁售,包括沒有加味的「原味」傳統煙,明顯屬擾民之舉。

  明白政策制訂者要以KPI之尺量度政績,故事事都想一蹴即就,可是在控煙環節上卻不宜罔顧現實,鹵莽為求達標而忽視現實。從「減煙」到「清零」總要有過程,畢竟煙民也是市民,也有人權,一來不能罔顧成年煙民對煙草產品需求,二來也不應忽視措施助長私煙的後果。

  煙民是對香煙中的尼古丁上癮,而非水果味或薄荷味,禁止口味煙對推動煙民戒煙的成效本來就存疑。但為守護年輕人被吸引變煙民,政府禁果味或糖味煙的政策心意尚可理解,但若措施激進到連「原味」傳統煙也不放過,就實在沒有必要。希望政府在立法控煙之同時,保留政策彈性,理性地在條例中剔除「附表十—指明添加劑」,避免擾亂市場正常運作,又便宜了私煙黨。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