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法部加強撤銷歸化公民國籍 引發合憲性疑慮

根據媒體AXIOS報道,根據一份近期備忘錄,美國司法部已開始將觸犯法律的歸化美國公民列為優先撤銷其公民身份的對象。此舉顯著加劇了現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對移民的打擊力度,其執法範圍已從無證移民擴大至針對、驅逐及拘留合法永久居民與公民。

司法部在該備忘錄中指示律師,在歸化公民犯罪的案件中,應優先處理撤銷國籍(denaturalization)的程序。司法部發言人向媒體表示,「撤銷國籍的程序只會在法律允許且證據支持的情況下進行,針對那些在歸化過程中非法取得或歪曲事實的個人。」該聲明強調,「那些透過非法手段獲得公民身份並危害我們國家安全的人,將無法繼續享有作為美國公民的福利。」

此項政策引發了其合憲性的疑慮。凱斯西儲大學法學院教授卡桑德拉‧伯克‧羅伯遜(Cassandra Burke Robertson)指出,透過民事訴訟剝奪美國人的公民身份,不僅違反正當程序,也侵犯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所保障的權利。此舉更被視為特朗普政府用以監管移民言論自由的另一項工具,特別是針對那些批評以色列在加沙戰爭的人士。司法部的新備忘錄亦將「終結反猶主義」列為另一優先目標,這與國務卿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在一份備忘錄中使用的語言相呼應。該備忘錄曾主張,允許身為綠卡持有者的親巴勒斯坦活動家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留在美國,將「有損美國在全球及國內打擊反猶主義的政策」。

所謂歸化公民,根據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的定義,是「合法永久居民在滿足國會在《移民與國籍法》(INA)中設立的要求後,被授予美國公民身份的過程」。歸化申請人通常需持有合法永久居民身份至少五年,並具備基本的英語讀寫說能力,以及對美國歷史和政府的了解。根據政府數據分析,截至2022年,居住在美國的4620萬移民中,有高達2450萬人(即53%)為歸化公民。

歷史上,撤銷國籍的案例相對罕見。從1990年到2017年,司法部共提出305起撤銷國籍案件,平均每年約11起。羅伯遜教授指出,此類案件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因數位工具的進步而有所增加,但特朗普政府憑藉其全面的移民打壓政策,正將撤銷國籍的行動推向新的層級。數據顯示,司法部在2017年提出了至少30起撤銷國籍案件,是2016年的兩倍。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