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參事與團體促落實語言平權條例

數十名來自不用社區的居民周三在市府門前集會。記者彭詩喬攝

本報記者彭詩喬三藩市報道

三藩市市參事華頌善(Shamann Walton)昨日聯同語言服務網絡(Language Access Network)及多個社區組織舉行記者會,敦促市長羅偉(Daniel Lurie)在新預算案中全面撥款,落實語言平權條例修正案,保障英語能力有限居民的基本權益。

去年,市參事會一致通過加強語言平權條例,包括將認證語言門檻從一萬人下修至六千人,新增越南語為認證語言,並要求市府部門提升翻譯與資訊服務。但由於預算吃緊,至今尚未全面執行。

根據預算與立法分析報告,全面實施修正案需額外撥款580萬元,令總語言服務預算達2,290萬元。

數十名來自不用社區的居民周三在市府門前集會,呼籲市長和市參事會撥出足夠預算,全面落實語言服務政策。

移民權益委員會主席蘇莎(Sarah Souza)指出,語言平權是城市公義的體現,應獲得足額預算支持,以兌現三藩市作為庇護城市的承諾。「我們要提醒市府,單語社群是我們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每位市民都能獲得語言協助時,整體社區才會更健康。」

語言平權條例自2001年實施,2009年更名為現名,2015年與2024年進行修法。最新修正案由華頌善與語言平權聯盟共同推動,重點包括翻譯時限、網站多語資訊、及製作涵蓋20種語言的「認識您的權利」手冊。

華促會的項目管理主任王浩義指出:「語言無障礙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服務,它是一項民權。關乎安全,也關乎尊嚴。」她舉例指出,一名住在華埠散房的華裔居民Cami,曾在鄰居發生醫療緊急事件時被迫擔任口譯。最后鄰居不幸過世,留下深受創傷的家人與社區。「我們不能在紙上立法公平,卻在預算桌上背棄它,」王浩義說。

語言服務網絡成員包括華人權益促進會(CAA)、中美洲資源中心(CARECEN SF)等。成員代表當天下午於市參事會預算與撥款委員會發言指出,若無母語協助,社區居民在申請住房、報警或求醫時將遭遇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