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評級機構標普全球及惠譽下調評級後,穆迪近期亦下調美國主權評級,美國現已失去三大主要信用評級機構的最高評級。隨著美國6.5萬億美元國債即將於6月面臨到期高峰,還有8月美債務上限大關,加上穆迪下調評級的行動,將加劇市場對美債的擔憂。BCT投資總監陳嘉鴻指出,市場未來或將傾向投資中短期美債及歐洲債券。針對強積金部署方面,有專家建議投資者不宜大幅調整資產配置,應維持多元化投資組合。
相關文章:美債務憂慮升溫 10年債息高踞4.5厘
陳嘉鴻:傾向中短期美債及歐洲債券
陳嘉鴻預期,美國國債市場,特別是長期債券的短期波動將會增加。不過,美國經濟規模龐大、國民平均收入較高、生產力強勁,以及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等相對優勢因素可發揮緩衝作用,更重要是穆迪也給予美國「穩定」的展望,他認為短期內不太可能再次調整評級,投資者現階段無需過於擔心。
陳嘉鴻又認為,投資經理可能傾向持有中短期美國國債,與風險資產負相關程度高且受利率變化影響較小,並較傾向關注歐洲債券。他表示,當潛在的通漲飆升威脅到聯儲局減息能力時,歐洲央行卻有更清晰的空間來減息,短期內在避險市場中,歐洲債券表現應該會優於美國國債。另外,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和美元指數均出現下跌趨勢,反映市場避險情緒升高,非美國債券資產對全球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陳浩明:應增持抗通脹和避險資產
泰康資產管理(香港)產品及銷售部副總裁陳浩明指,美國政府償債成本上升將進一步壓低美元並削弱美股吸引力,債務憂慮可能加劇投資者對美元的疑慮。長遠來看,美國國債避險地位下降將影響外資對美國資產的需求。
對於投資或強積金部署,他建議秉持分散風險、防禦優先和長期視角的原則,具體策略包括增持抗通脹和避險資產,如亞洲投資級債,以降低波動風險,並避免過度集中於美國資產。
相關文章:美國失最高評級波及強積金 MPF面臨被逼拋售美債 懶人基金成重災區
彭永東:評級下調不代表美經濟已衰退
IPP Financial Advisers Limited董事彭永東表示,「是次評級下調並不表示美國經濟已陷入衰退,而是對政府與國會多年未能有效控制財赤與債務增長的『事後追認』。」他又說,美國失去最後一個「三A」評級,與惠譽和標準普爾看齊,可能導致美債收益率輕微上升、債券價格小幅下跌,並削弱部分投資者對美國資產(包括股票)的信心。然而,近期美國國債拍賣表現良好,反映市場需求穩定,暫未見大規模拋售或資金流出。
對於強積金或長線投資,鑑於整體經濟與市場未受顯著影響,他建議,投資者不宜大幅調整資產配置,應維持多元化投資組合,根據個人風險承受力及投資年期穩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