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今午(20日)召開會議,討論香港新型工業化的最新發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世界動盪雖為香港帶來挑戰,亦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未來會陸續看見政府就推動新型工業化作出的布局,希望加速在港推動不同新型、高技術的工業發展。
委員會主席林健鋒表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十字路口,新型工業化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故需要積極去推動,而香港擁有很健全的制度,亦有很優秀的科研人才、高水平的大專院校等,在推動新型工業化方面具備領導的優勢,認為需依靠政府做好宣傳。
他更指出很多海外人才看中香港擁有這麼多優勢,故在地緣政治開始熱化時,加上近期關稅戰等,很多人才及企業陸續來港。他關注當局如何扭轉過往被動的形勢為主動,即政府、投資者等如何加強合作,適當運用政產學研互動去推動新型工業化。
孫東:推動新型工業化是「從零開始」
孫東表示,對於創科發展現在香港是處於非常好的發展時期,而世界的動盪固然為香港帶來很多挑戰,同時也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重要是香港要認清自己的定位及角色,怎樣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加速發展,加速推動新型工業化是一個重要發展的路線。
他續稱,過去一段時間特區政府做了大量周密的布局,在推動新型工業化過程中亦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因為香港「去工業化」已幾十年,幾乎是從零開始,但這對香港發展來說太重要。針對工業用地方面,他指當局已在思考新的方法,以企業能承受的價格發展新型工業化,同時通過發展高技術產業,令他們能接受香港相對高的勞工成本,但最主要是充分利用好香港國際化的優勢。






冀新型工業發展聯盟推動政產學研投融合
選委界吳傑莊表示,在政府推動下「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於3月成立,關注聯盟有哪些短、中、長計劃,且如何幫助香港形成創科產業生態圈,以及推動香港新型工業發展的目標。他更指出,由工業專員領導的「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負責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而政府有不同部門負責這類招商引資工作,關注當局如何與其他部門產生協同效應。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強調,聯盟不是由政府主導,而是推動,需要業界去配合政府有關新型工業的發展,希望搭建政產學研投平台,聯盟目前有8個創會成員,正在規劃未來每年最主要的工作,當局會跟進。他更稱,政府希望聯盟可推動政產學研投融合,說好香港新型工業發展故事,最重要是推動更多企業落戶香港,與本地企業產生協同效應。
葛又表示「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已成立一年多,招商引資不是辦公室的主要工作,而是幫助企業落戶香港,舉例企業來港後想知道更多政策相關事宜,又或與業界合作等,會由辦公室跟進,同時辦公室若認識某些海內外企業有心來港,會轉介至引進辦跟進。

民建聯梁熙指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資助門檻較低,對於中小企來說更易「入口」,關注當局會否訂定績效指標,以及計劃今年內招攬多少企業參加,以評估成效。
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坦言,過往支援新型工業化的資助計劃門檻較高,經檢視後推出今次的先導計劃,而資助額最高只有25萬元,是根據過往經驗如「科技券」等,看到每個項目平均開支約50萬元,故以一比二的比例,政府出資25萬、業界投入50萬,大體上足夠一般企業提升生產設施的需要。
他續稱,今次先導計劃兩年、投入1億元,若每間企業都取得25萬元,合共約400間企業,申請人提交申請時要說升級的內容,完成後亦要向政府提交報告,以確認相關效能,當局會保存這些報告作為計劃的績效指標。
記者:郭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