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封殺︱「出海」華廠商呻越南越難 近8億元建廠合同告吹

 「越南『越來越難』了,尤其那些今年初來開廠的老闆們,真是欲哭無淚……」美國「對等關稅」風暴撕破東南亞防線,作為承接大量從「中國加一」策略轉移產業鏈的越南,遭受了最為猛烈的衝擊。今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對越南重徵46%懲罰性關稅,特朗普總統口中的「解放日」,成為許多華商的「驚悚日」。越南商務諮詢顧問王先生向《星島》訴苦,他的幾單落地建廠合同全都「煞車」了;雖然後來暫緩加稅,但「在不確定的當下,大家更多選擇擱置觀望」。

▍駐京記者楊浚源 ▍

興建中工程選擇「緩一緩」

美國關稅戰席捲全球,看似對多國發難,實則「意在沛公」,劍鋒所指的是與中國展開戰略博弈。東南亞國家一直被美國視作中國產品繞道進入其市場的「後門」,其中越南吸收最多來自中國產業投資,在中美博弈之間承受着巨大的平衡壓力。多名華商向《星島》講述,他們隨着關稅政策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焦慮、躊躇、期待與信心交織在一起。

中國一直致力加強與越南的貿易。中新社
中國一直致力加強與越南的貿易。中新社

相關新聞:特朗普:願去北京見習近平

「之前普遍以為頂多加15%,誰能料到這麼高?!」王先生在河內經營的本土化諮詢公司,專注於為中企出海越南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彼時他費盡周折簽下了涉及內地多間電子廠和玩具廠落地的服務合同,項目金額最高達一億美元(逾7.8億港元),有客戶甚至已付定金;然而嚴厲的關稅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目前基本是停滯的狀態,」王先生歎氣道:「落地設廠投資規模大,一旦投入不可能掉頭,所以都不敢輕易冒險。」

相關新聞:美越關稅談判之際 越南批准特朗普集團117億投資

深耕越南紡織業多年的郭老闆同樣憂心忡忡。美國「解放日」之前,他興致勃勃地帶着中國內地的夥伴來胡志明市考察,計劃購置土地興建配套的紗線廠,憧憬着新的商業篇章;可在關稅重擊下,夥伴果斷停掉合作計劃。他的另外一名華商朋友,原計劃在當地建設8萬平米的廠房,雖已建好6萬平米,剩餘工程也選擇「緩一緩」。

美國以關稅阻止越南助中國產品「洗產地」。路透社
美國以關稅阻止越南助中國產品「洗產地」。路透社

相關新聞:關稅戰|特朗普:兩至三周內單方面向貿易夥伴制訂關稅 稱不可能逐一談判

「我正準備拉設備去越南,這次打消念頭了。」籌備赴越設廠的企業則慶幸逃過一劫,一間包裝製品廠商感歎道。另一名廣東老闆也直言不諱:「我拉機牀剛剛到廣西南寧就聽到這個壞消息,立馬轉頭回家,消息來得剛好及時,否則後患無窮。」

相關新聞: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運輸線路開通
 

越南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美國是其最大市場。面對稅負大棒,越南立即尋求與美國妥協談判。同大多數國家及地區一樣,4月9日,越南獲暫緩徵收「對等關稅」90天,輸美商品稅率降為10%。

暫緩期1月接1年單「吃不消」

短暫的寬限期為工廠帶來喘息空間,趁勢加緊生產搶出口。一些華商大呼工廠爆單:「一個月接了一年的單!」「根本吃不下,都沒產能了。」越南全球電子外貿協會副主席黃啟兆對《星島》透露,美國剛加稅時,越南海防港發貨量驟降30%,暫停加徵後在原來基礎上大增近20%。一些客戶單次出貨美國達數百個貨櫃,顯示美國採購量巨大。

2018年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未能撼動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格局的主導地位。為規避關稅,中企掀起一波搬遷越南的熱潮。2019年,越南新批中企項目705個,協議金額23.92億美元(近187億港元),按年飆升96.5%。此後,中企落地越南的步伐從未停歇,涵蓋紡織、裝備製造、電子、能源等諸多行業。今年,奇瑞及吉利等車企也進軍越南。

美國總統特朗普。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路透社

不過,特朗普顯然吸取了首次任期的實戰經驗,此次意圖全方位封堵貿易漏洞,重塑產業鏈格局。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向《星島》分析,特朗普2.0全球貿易戰旨在從其他國家拔除中國產業鏈,進一步圍堵中國商品,美越貿易協議存在排除中國產品或出口加工產品這種條款的可能性。

美單趕出貨「死線」:之後就沒了

「越南是強者的新大陸,不是弱者的避風港」,「現在的環境不適合中小企來開廠了,除非有絕對的實力」,不少華商在社交媒體唏噓,有人無奈地說,鑒於政策窗口期和物流周期,很多美國定單都趕在6月中前,「之後就沒甚麼了」。

儘管面臨各種挑戰,在越中企仍在困境中堅守。郭老闆感慨說:「我們重資產投資,惟有審視當下資源,做好當下事!去做了,成功固然所想;即使倒霉失敗,至少參與了全球產業鏈二次轉移的進程,無怨無悔!」

王先生對於美越談判前景也充滿期待,「越南不惜犧牲國內汽車和農業產業,把美國關稅降到零,多少也能拿到幾顆糖吃吧。大家都期盼談個好的結果。」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