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會調查:發現四成網上「減肥資訊」有誤導成分 市民誤信或危害健康

香港營養學會今日(18日)公布調查結果。調查隨機抽樣136個網站中所提供或轉載的減肥資訊,發現42%屬誤導,包括「飯後吃水果是慢性自殺」、「生酮飲食可以減肥而不需要捱餓」、「用豬油炒菜,增加Omega-3的攝取」、「多吃鹽!能消炎」等,市民誤信或危害健康。學會建議,市民應均衡飲食,並參考具科學根據的營養資訊媒體,如衞生署、醫管局或香港營養學會,作均衡飲食,不建議「間歇性斷食」或「跳餐」。

近四成受訪者曾嘗試至少一種流行飲食法

香港營養學會聯同理工大學及都會大學,於今年3至5月透過網上問卷,調查916名18歲或以上人士,當中包括589名女性。調查發現,近四成受訪者曾嘗試至少一種流行飲食法。約兩成受訪者選擇「間歇性斷食」、17%選擇「低碳飲食法」、8%選擇「高蛋白質飲食法」、3%選擇「生酮飲食」。

(左起)Kelly、理工大學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羅家禧、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梁婉玲。蕭博禧攝
(左起)Kelly、理工大學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羅家禧、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梁婉玲。蕭博禧攝

少於5%人每日進食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

76%嘗試流行飲食法的受訪者表示,主要目的為「體重管理」,56%稱為「改善健康」,惟調查發現不少受訪者飲食習慣待改善。本港衞生署建議成年人每天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僅少於5%受訪者每日進食足夠蔬菜。於2015年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致癌的加工肉類,51%受訪者每周至少進食1次相關產品。另外,48%受訪者每周外食5次或以上,或攝取過多能量,及增加油、鹽、糖攝取量。

另外,香港營養學會隨機抽樣調查136個網站中所提供或轉載的「減肥資訊」,發現當中42%有誤導成分。學會認為,政府應考慮加強營養教育,聘用擁有專業資格的營養學家及營養師,在社區和學校進行營養健康宣傳。市民若希望通過飲食或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長期疾病或體重,應諮詢具專業資格的醫護人員或專家。

記者:蕭博禧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