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於波士頓舉行的全球醫療領袖基金會(Global Healthcare Leaders Foundation, GHLF)年會上,百康仁德(Rendr)首席發展官惠華(John Hui)榮獲「全球醫療健康創業卓越獎」,以表彰其在數位醫療創新與亞裔社區健康體系建構方面的卓越領導與實踐成果。
初抵美國,從零開始 ——「語言是第一道關卡」
惠華來自上海,於1998年移民美國。他回憶,早在上海大學時期便曾創業,協助跨國消費品牌推動市場促銷與公關活動,然而英語能力始終是他的重大挑戰。「那時候連入境美國的海關表格都不會填,英文可以說是非常糟糕。」
抵美初期,他半工半讀,就讀於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主修行銷。「學英文是非常艱辛的過程,我從ESL(英語為第二語言)最基礎的級別開始,一旦說錯,就要反思怎樣修正、再嘗試。」求學期間,他持續申請實習與兼職,始終朝著明確目標努力。「我對自己的職涯有清楚的規劃,知道畢業後希望進入什麼樣的公司、拿到什麼樣的薪資。」
憑藉不懈努力,尚未畢業的他便成功進入美國最大之一的快速消費品公司,負責布碌崙地區的非華人市場銷售。他坦言,初入職場時確曾面臨文化衝突,「當客戶看到我是亞裔移民而態度冷淡時,誠懇交流與堅持立場尤其重要,反而更容易贏得尊重。」其後,他轉任一家跨國藥廠,從此與醫療產業結下深厚緣分,也為未來創辦百康仁德埋下契機。
創業歷程 ——「將危機化為轉機」
在共同創辦百康仁德之前,惠華已在醫療產業深耕逾二十年,涉足製藥、檢測、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等多個領域。2015年,他投資創立醫療通訊科技公司Twiage,專注於提升救護車與醫院急診之間的即時通訊效率。該公司曾獲美國醫療協會、美國心臟協會、美國急診醫學學會等多個權威機構的創新獎,並被全美16個州超過120家醫院採用,客戶涵蓋耶魯-紐黑文醫療體系、麻省布列根醫療與HCA等知名醫療系統。2024年,Twiage成功被一家由大型私募基金支持的業界領導企業收購。
2019年,惠華與CityMD創辦人朴俊醫師(Dr. Richard Park)及多位華裔社區醫師共同創建「仁德醫生」集團,致力於打破傳統華人診所規模小、資源分散、缺乏協同的現況,結合現代管理與先進技術,重塑華人社區的醫療網絡。
談及創業構想的起點,惠華回憶:「這個念頭源自我與朴俊醫師的定期對話。他曾提到想投入家庭醫師項目來幫助低收入家庭,而我幾乎每個月都與他討論這個構想。直到半年後,他終於對我說:『你一直提的那些華人醫師,我想是時候見見他們了。』」
他指出,許多年輕創業者傾向追求「快錢」,但真正的創業需要時間與耐心。「創業從不是一蹴可幾的,所謂的『運氣』,其實是機會與準備交會的結果。」
仁德醫生原定於疫情前啟動營運,但因COVID-19延後。不過,集團仍憑藉整合優勢,成為紐約市首批獲准提供疫苗接種的非醫院醫療機構之一。「很多時候,關鍵在於能否將危機轉化為契機。」惠華強調。
2022年,「仁德醫生」與「百康醫療」合併為如今的百康仁德醫療集團。現已發展成為紐約乃至全美最大的華裔獨立醫師集團,旗下擁有逾250位醫師與助理醫師,超過100間診所與檢測網點,每年為近20萬名病患提供超過130萬人次的醫療服務。
推動「價值導向型醫療」:從預防到治療的全方位照護
相較於傳統「按次收費」(fee-for-service)模式,百康仁德積極推行「價值導向型醫療」(Value-Based Care, VBC)模式,將醫師收入與患者的健康成果與服務品質掛鉤,鼓勵早期篩檢、慢性病管理與預防醫學,以減少重症住院的風險。
「我們更關心的是如何讓病人不生病,或更有效地痊癒,而不是讓他們一直回來看病。」惠華指出,集團的數據分析團隊會主動篩查錯過關鍵檢查(如乳癌、大腸癌、糖尿病視網膜檢查等)的患者,再由醫療協調人員協助安排後續服務,確保患者獲得即時且必要的照護。
他進一步指出,這種模式的成功與集團的規模密切相關。「若一家診所僅有一兩千名病患,幾例重症患者便可能影響整體盈虧;而我們擁有六位數的病人基礎,因此抗風險能力更強。」
這項創新模式不僅獲得政府與保險業界支持,也正逐步推動「價值導向型醫療」在基層社區中落地生根。
惠華坦言,創業的過程遠不像外界所想的光鮮亮麗,改革的推動亦充滿挑戰。但對他與百康仁德而言,「讓更多華裔能在熟悉的語言與文化中,獲得高品質且更有尊嚴的照護,是我們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目標。」本報記者王冰岩紐約報道

惠華(John Hui)榮獲「全球醫療健康創業卓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