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思行
《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也是當今最受歡迎歌劇之一。這套創作於1791年的作品在類型上屬於「歌唱劇」(Singspiel),那是德國歌劇的獨有種類,糅合唱歌和口語對話,劇情上比較輕鬆,平易近人。以《魔笛》為例,故事恍如童話歷險故事,奇幻有趣,角色性格鮮明,加上莫扎特動聽的音樂,難怪作品會歷久不衰。
《魔笛》常被說是莫扎特最後一套歌劇,其實是不太正確,若以完成日期來說,《魔笛》比起另一套歌劇《狄多的仁慈》還要早,但論首演日期,《魔笛》卻比《狄多的仁慈》遲,所以準確來說《魔笛》是莫扎特最後一套上演的歌劇。作品首演兩個月後,音樂神童便撒手人寰。
作為共濟會會員,莫扎特把共濟會的符號加入歌劇,最明顯是數字「三」,在歌劇中多番出現:三位仙童、三位侍女、三回試煉、三座神殿。連音樂也隱藏了「三」:《魔笛》的序曲是降E大調,一個有三個降音記號的調性,這也是全劇最重要的調性,多段重要音樂都是用降E大調,譬如主角塔米諾的第一首詠嘆調、女主角柏美娜初次登場時跟巴巴基諾的二重唱,都是降E大調。
除了調性外,歌劇的序曲以三記和弦開始——又是另一個「三」的符號,呼應共濟會儀式以敲三下開始,而那三個和弦用休止符相隔,並加上延音符號(fermata),強調寧靜的重要性,代表共濟會儀式中很注重的寂靜(歌劇中第一個考驗正是不能出聲)。
而《魔笛》最大的隱喻,莫過於故事本身。塔米諾從被欺騙開始,處於甚麼都不知道的懵懂狀態,在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使命,透過試煉提升自我,成為新生的人,完成共濟會所重視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