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棄查住址造假 導致資源分配不公

三藩市聯合校區(SFUSD)過去十多年致力打擊學生住址造假問題,以確保學區抽籤制度的公平性,避免富裕家庭濫用政策搶佔學位。本地媒體SF Standard近日調查發現,該學區已至少三年未查處任何造假案例。

自2010年起,為促進種族多元與機會平等,三藩市教育委員會實施校園抽籤制度,並設置住址審查機制。學生若被查出住址造假,將被取消錄取資格,家長須支付高達4,000元的調查費用。

報道指出,據現任與前任職員透露,自2022年春天資深調查員林文傑(Kit Lam)被解僱後,學區即停止所有住址調查工作。林曾於學區工作11年,具備香港執法背景,以深入調查手法揭發每年逾百宗造假個案,包括夜間實地探查、水電帳單比對、查詢鄰居等。

一名要求匿名的現任員工表示,現在即使接到舉報,也只能敷衍說「我們會處理」,但事實上已沒有任何工具與人力去查了。

不少家長利用所謂「人口普查區整合優先權(CTIP)」來提高抽中熱門學校的機會。該政策原本旨在協助來自教育資源不足地區的學生,但如今卻被一些富裕家庭利用,例如以虛假地址、空屋或郵政信箱偽造居住地,進入如灣景區(Bayview)等CTIP區域,藉此取得錄取優勢。

「這就像一張金牌門票,很多有錢人都這麼做。」一位不具名家長透露。

他指出,認識不少人為進入西區名校,如Lowell高中,鋌而走險使用假地址。甚至有房地產廣告將「位於CTIP區」作為房屋賣點。例如2023年在Mission區的一間售價140萬元的房屋廣告中,便強調該區「適合家庭生活,鄰近遊樂場,並屬於CTIP學校優先入學區」。

前教育安置中心主任林達蓮(Darlene Lim)批評道:「如果學區已經兩三年不查造假,家長們自然會知道,這只會助長投機行為。」她曾於2006至2016年任職,見證制度初衷與今日落差。

教育界人士指出,抽籤制度設計動機良善,原意是縮小教育資源差距,但若學區自身不維護公平性,只會逼使更多中產與少數族裔家庭選擇私校或搬離三藩市。

學區發言人杜妮克(Laura Dudnick)表示,住址造假調查員一職因預算刪減而取消,目前無資源進行相關調查。

她聲稱學區仍設有驗證住址機制,但僅要求如出生證明等文件,易於造假,實質效果備受質疑。

林文傑則直言,現時根本無人負責審查,「沒人在看,他們不在乎。」本報記者洪郁欣綜合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