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黨總統特朗普選前曾揚言物價從他上任第一天將會下降,但他上任百日物價持續上漲,恣意實施的巨額關稅不僅無助壓抑物價,還引發經濟衰退的疑慮,灣區許多民眾擔心的最壞情況還沒來臨。
灣區新聞集團指出,從特朗普1月上任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0.7%,幅度比特朗普上任前幾個月稍高,但遠低於民主黨前總統拜登在任期間暴漲的後疫情時代高通脹率。特朗普去年競選時一直攻擊拜登無力遏制通脹,成功助他回歸白宮。
但聯邦數據顯示,生活雜貨價格近月大幅上漲。每磅咖啡上漲5%至7.39元,牛絞肉也上升3.5%至5.79元一磅。受禽流感影響,一打雞蛋飆漲26%至6.23元。
商界組織灣區委員會(Bay Area Council)經濟研究所資深所長蘭道夫(Sean Randolph)難以辨別特朗普有單一政策有助降低物價,但認同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看法,認為特朗普幾乎向所有進口貨實施關稅的做法即將推高所有商品的價格,例如酪梨、柳橙汁、嬰兒車以至平面電視,只是幅度難以預測。
關稅政策觸發股市被大幅拋售,動搖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信心,但特朗普仍堅稱其貿易政策對經濟的影響被誇大。他又認為有必要提高關稅,因為有助製造業回流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更有利的貿易協議,但這種說法不被美國民眾認同。
蓋洛普最新民調顯示,62%美國成人相信關稅長遠對國家弊多於利,僅36%認為好處比較多。與此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接近歷史新低。
從2021年通脹率飆漲以來,美國整體食物價格上漲24%。
雖然加州每加侖油價從一年前5.40元降至目前4.79元,但專家認為,油價回落可能因為經濟活動對新關稅的反應所造成的全球需求下降所致。特朗普曾矢言開放更多鑽油區域增加產油量以壓制油價,但迄今還沒有任何方案出現。
三藩市許多華裔居民感受到新關稅帶來的壓力。有市民對本報稱,過去三個月食品價格普遍上升兩成以上,特別是中國進口的米粉、面食、調味料、餅乾等產品,以及來自泰國的白米。
記者日前走訪日落區一間超市,兩周前購買的50磅金鳳泰國香米每袋售價為48元,現已漲至58元。經營雜貨店的黃女士表示,現時商品價格已因應2月首輪關稅調整約20%至25%。即將實施的145%高關稅,許多供應商已暫停進貨。
「收到通知後大家都不敢進貨,現在倉庫清完了,就只能先停一停。」她無奈地說,「雖然夏天本地蔬菜水果較多,暫時能應付,但長遠來說,只能一步步看。」
由於商店現有商品庫存早於關稅實施前已進口,所以目前難以討論關稅的整體影響。這些關稅前進口的商品可能繼續以原價出售,但經濟學家預期,現有庫存最快今夏售罄後,關稅對進口貨造成的成本恐會出現。但航運業報告到港的貨船數量開始減少,引發外界對全國未來數周庫存短缺的憂慮,物價可能進一步上漲。本報記者蘇婕雅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