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逸)
日本傳媒廣泛報道,日本政府擬在2026年下半年推行全新免稅措施,由現行的合資格消費可享即場免稅,變為先付後退形式,旅客須在離境時出示有關貨品方能獲退回稅金,如一切屬實,肯定會衍生連場「離境大災難」。
日本自1989年4月引入消費稅制度以來,稅率雖然一加再加,可是即場退稅的政策一直行之有效,是吸引旅客消費的良方。可惜近年某些旅客群組破壞遊戲規則,在日本國內大舉轉售免稅品圖利,損害日本政府的稅收利益,才觸發是次修訂行動。
嚴打轉售免稅品,我絕對支持,問題是為針對小撮害群之馬,卻要絕大部分奉公守法的旅客在離境口岸排隊輪候退稅(可能只是退回數百至數千日圓),單是想像已能預測情況會是何等混亂。試看目前在東京、大阪等地的百貨公司、Donki及各大藥妝品的退稅人潮,隨時已動輒要排上半小時,換轉日後在機場辦理,百川匯聚,原本可以分時段、分流處理的退稅大軍,究竟要排多久?相關口岸又有沒有足夠地方辦理?都是天大疑問。
撇除時間考量,更大問題還是具體情況如何操作?要看實物才能退回稅金嗎?過關前看還是過關後看?過關前看,怎樣確保物品不被即場調包?過關後看,能否符合航空公司的行李規限?畢竟退稅品多屬大包小包,現行做法多數是一早放進行李箱,再寄艙送走,難道屆時要旅客忙亂地在機場收拾行李嗎?如果最終只是抽查或索性不看,那不是大大的擾民及跟改例原意背道而馳,也許最終其實是希望旅客放棄退稅,讓「庫房」能多點進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