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恒隆集團陳啟宗以「中美關係過去、現在和將來」為題2日受邀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行座談會,吸引數百校園內外人士參加,百人會、紐約香港協會等均為座上客。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後,北京和華盛頓將需要重新調整對管理兩國複雜地緣政治關係的預期和策略。關鍵地區的緊張局勢、新興技術的競爭以及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威脅微妙權力平衡的主要風險點。這些迫切問題及對美中關係和全球穩定有顯著的影響。
恒隆地產集團名譽主席及亞洲協會名譽主席陳啟宗分享他對塑造全球政治未來的發展動態的看法。陳啟宗是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並曾是世界經濟論壇、東西方中心、太平洋國際政策理事會及艾森豪威爾獎學金的理事會成員。
陳啟宗表示,自基辛格1971年為尼克遜總統走訪中國,結束了1949至1970年的中國閉關政策,也打開了中美40年來的友誼,其實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友誼是相當慷慨的,因此「對敵論」並不恰當,反而應該用「務實和價值」來審視兩國關係。
陳啟宗表示,1971年的中國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期,在這個時候與中國建交不應是合理的政治氣候,因此美國往後日子裡不應以威脅論來評論兩國關係。美國以世界超級大國自我定位,為了維持世界一哥地位,對其他國國家的崛起都有打壓的動作,例如80年代末期日本崛起以及近年來的中國。中國若以第二大國自居,就應在第一大國的壓力下迫使自我進步,包括國內經濟、政治、貿易及人民生活。他說,很多中國人不喜歡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其實在全球複雜的國際關係上,「有警察總比沒警察好,它維持了一定秩序。」
陳啟宗說,美國遭受911恐怖份子襲擊後,幾乎把10 年時間花在中東問題上,直至奧巴馬才提出重返亞太。中美關係的緊張源自南中國海的主權問題,中國軍事崛起及貿易關稅戰。美國在其他國家的崛起中也有失去自信的走向,因此深度注視中國,印度、日本等大國的變化。
陳啟宗說,特朗普上台後,對中國大幅加關稅,都無法避免兩國通脹的惡果,至於習近平政府如何對付是否再度出現的貿易戰,他不敢過早下結論,但是美國明顯在全球化發展中,已失去舊日的「黃金時代的玩家」角色。
陳啟宗表示,在無法壓制下各國在不同領域崛起的現象,「最能維持世界和平就是權力的平行。」中美關係除了宏大的政策上,其實離不開人性的接觸,也就是兩地人民的實體交往,那是影響中美關係不可忽視的元素。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香港恒隆集團陳啟宗以「中美關係過去、現在和將來」為題受邀在哥倫比亞大學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