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頓的「語言偽術」?這不是「隱惡揚善」是「造假」?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在極端政治環境下,小則「語言偽術」、「隱瞞真相」、大則「指鹿為馬」,然而、日積月累的歪曲、作假,真的對社會毫無影響?

美國民主黨大會最吸引眼球的,可能是前總統克林頓的發言,他所列出的一組數據迅速美媒的注意力。「自從冷戰結束的1989年,美國創造出5100萬份新的就業。我發誓,我核對了三次,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比分是民主黨50,共和黨1!」相信這組數字令許多美國人意外,也吸引了許多主流媒體作出報道。

數據是真實的,只是扭曲了結論。

從1989年1月,美國新增了5150萬份工作職位,其中接近5000萬份來自民主黨主政期,150萬份來自共和黨主政期,克林頓的說法在統計數字上是準確的。共和黨的老布什、小布什和特朗普也的確是在經濟繁榮中上台、在經濟陷入困境後下台的。儘管,老布什任內創造出了260萬份就業,小布什210萬份,但是特朗普任內因新冠疫情丟失了280萬份就業,拖累了共和黨總統的總得分。

拜登上任後也面臨疫情導致的失業,可是他靠著巨額的財政補貼、走出了經濟衰退,以及下文的「非常手段」,令美國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超級就業周期。如果只看就業,拜登非常成功,如果加上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字,拜登是失敗的。拜登政府在經濟政策上,選民是不滿意的,但是這些自然不會出現在克林頓的說法。

克林頓數字的另一個人為操縱就是時段的選擇,為什麼統計從1989年開始而不是1981年或半世紀的1974年?因為要刻意去掉了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共和黨總統之一的里根,更因為再往上的民主黨總統卡特任內的就業情況絕不好看,就算民主黨仍佔上風,兩黨的數據比拚效果就不夠震撼了。

如果這是包裝手法,選擇不同標準也不為過,那「公然造假」又如何?

過去兩年,美國的經濟數據,無論GDP或就業情況一直備受爭議,明明大量機構包括科技業都在大裁員,但偏偏新增職位卻屢屢「高於預期」,於是又成為金融市場的強心針。但是在8月21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基准修訂的初步估計,將會下調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間的新增非農業職位總數。

下調多少呢?估計幅度為81.8萬,本次的削減幅度是2009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那之前的紀錄是怎樣創出來的呢?2009年之前發生什麼事、大家也心裡有數。

按照原先數據顯示,在2023年4月起這12個月期間,美國新增非農就業職位290萬個,而勞工統計局21日公布的修訂數據顯示,這一統計周期內,美國新增就業職位比之前預估的大幅下降至約210萬,使該期間的平均每月淨新增就業職位減少了近7萬個,從約24萬降至約17萬。

想想當天的場景:「嘩!又升、廿幾萬、好勁!高於預期」、還是「呃!十多萬、和預期相若!」從這次下調可見,統計期間的就業增長非但沒有先前報告的那樣強勁,修正也不是美國失去了這些就業崗位,而是就業環境從來不曾如此理想,新增職位數量從來就沒那麼高。

如果這是美媒就中國數據來進行分析,評論肯定直接就是「造假」!而且由於長達一年,那就是「系統性造假數」,更何況,過往美國公佈的就業數據,其實十居其九九屬於高估,但是最終真實數字又有誰理會?

只是真正活在美國的大量基層民眾清楚認為美國正處在衰退中,更不相信美國經濟的前景樂觀。然而,經濟數據造假還不會「致命」,更惡劣的還在後頭!

芬太尼是這種「指鹿為馬」的悲慘結果, 過去10年,無論是哪一屆美國政府都是把芬太尼、以至於美國毒品問題的根源置於中國頭上,認為是中國未盡全力控制芬太尼的源材料產品製造,從而令毒品泛濫。

2017年10月,一名司法部官員在受訪時表示,「大多數非法芬太尼類毒品來自中國」,同時公布了對一些中國公民的起訴,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是罪魁禍首的說法。然而當身在前線聖地亞哥的檢察官進一步剖析案件,發現到這些指控都是依據很早之前、幾年前已經過期的數據得出來,從2017年開始,當地芬太尼檢控工作組很清楚供應商已經轉到墨西哥的卡特爾,而不是來自中國。

但是這些發現從未被重視,問題都繼續推到中國身上,而不是根據調查結果作出相應安排,自然令問題變得更惡劣。由於隔離措施,美國芬太尼危機在新冠疫情期間大爆發。按照美國緝毒局保守估計,在美國南部邊境查獲的芬太尼數量在過去五年中猛增九倍。2022年邊境緝獲的芬太尼平均每月逾千公斤,也就是在一個月內沒收的芬太尼比 2018 年全年還多。

從2019年到2023年,吸食毒品導致的死亡人數激增了94%,美國疾控中心(CDC)估計現在每天有196名美國人死於這些藥物——相當於一架滿載的波音737墜毀。濫用藥物原來就是美國根源思維問題,太多人不把精神科藥物當一回事,自然不會控制需求,醫藥公司繼續鼓勵醫生為阿片類止痛藥開出大量的處方,需求仍在、供應能減嗎?強調「China! China! China!」 又會有效嗎?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