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有關學校浪費1900億元聯邦疫情恢復資金的報道一直令人不
安,許多校區被揭發把這筆錢花在與學術無關的事情上,尤其是建
築翻修,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關於建造新足球場、購買游泳池通
行證、入住拉斯維加斯凱撒宮酒店房間,甚至購買冰淇淋車的故事。然而,今年6月發布的兩項獨立
學術分析發現,大部分聯邦
援助金實際上都是用在學生身上,
幫助他們能追趕新冠疫情導致的學
業缺失。全國非牟利教育網站The
Hechinger Report指出,儘管這兩項
研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但他們得
出的2022-23學年數學和閱讀成績的
平均增長數字,確實相當相似,這
些增長可歸因於聯邦援助金的功勞。
千元成效等同於九天學習
其中一個研究小組包括哈佛
大學經濟學家凱恩(Tom Kane)和
史丹佛大學社會學家李爾登(Sean
Reardon),將每名學生每獲得1,000
元的聯邦疫情援助的成效,類比於
學習六天的數學和三天的閱讀。這
一收益看似很小,但高貧困校區的
每個學生平均獲得7,700元,而低收
入學生的額外學習「天數」加起來也
不少。在疫情擾亂教育之前,預計
2019年這些最貧困的兒童的年級水
平將落後於低收入學生三分之一。
「聯邦資金有所幫助,而且幫助
了最需要幫助的孩子,」「重塑公共
教育中心」主任萊克(Robin Lake)針
對兩項研究結果如此回應。萊克沒
有參與這兩份報告,但一直在密切
追蹤疫情後學生恢復情況。萊克補
充道:「而且支出是值得的,但這還
不足以完成所有需要的工作。」
每元援助所帶來的學術收益,
接近先前研究人員發現的學校支出
增加的結果。換句話說,聯邦對學
校的疫情援助與其他對學校的資金
注入一樣有效(或無效)。哈佛-史丹
佛大學的分析計算出,每1,000元看
似微不足道的學術收益,可能會使
學生的終身收入增加1,238元,看起
來這不是一個巨大的回報,但對於
公共政策無效論而言,是一個明顯
的駁斥。而且這種回報並不包括較
高學業成就帶來的其他社會效益,
例如較低的青少年被捕率和更好的
親子關係等等。
各地金援差異明顯
這兩份報告中最有趣的內容是
全國各地學術成就的巨大差異。這
不僅是因為有些學校比其他學校更
有效地使用這筆錢,還因為有些學
校每位學生獲得的援助要多得多。
在全國最貧困的校區,80%或
更多的學生生活在收入低到有資格
參加聯邦政府資助的學校午餐計劃
的家庭中,這些校區表現出有意義
的復甦,因為他們獲得了最多的援
助。研究人員研究的2,600萬名公立
學童中,約有6%在這些貧困校區接
受教育。
到2023年春季,這些兒童已經
恢復了近一半因疫情造成的學習損
失。然而,這些學生的成績遠低於
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因此即使恢
復,也仍然只是非常低的水平。
一些高度貧困的校區每名學生
獲得的援助比其他校區多得多。底
特律的學生每人獲得的資助金額最
高約為26,000元——也就是說,該
校區不到49,000名學生共獲得13億
元。十分之一的高度貧困地區為
每位學生提供了超過10,700元的補
助。同樣數量的高度貧困校區每名
學生獲得的補助不足3,700元。貧窮
程度相似的地方之所以會出現這些
令人驚訝的差異,是因為疫情援助
的分配是按照聯邦教育法第一章向
低收入學校提供資金的同樣的複雜
方程式,為小州提供了高額的最低
補助金,為每個學生支出更多的州
提供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