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曾維燊
圖:美聯社
2015年秋,一通來自英國的電話震撼了美國國安核心。時任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布倫南(John Brennan)接起電話時,只聽見對方戲謔的聲音:「你好,John,我已經控制你了。」
這不是電影劇情,而是真實發生在一零年代中期的一場政治性駭客行動,主導者是一名當時年僅15歲的英國少年,網名為「Kraka」。他與另一位來自美國的駭客「Default」組成鬆散組織「Crackas With Attitude(CWA)」,一個源於反戰、反監控理念的地下駭客團體。兩人聯手,先後入侵美國情報高層私人電郵、司法部內部系統,洩露數以萬計探員與官員個人資料,甚至向維基解密交出CIA內部文件,震動全球。

前中情局長布倫南(美聯社圖)
少年起義:從吸大麻到黑進CIA
Kraka來自英格蘭中部的一個寂靜礦工鎮,自小憤世嫉俗、沉迷網絡。他不滿美國在中東的軍事介入,尤其是對加沙地帶的轟炸,遂決意以「黑客義舉」回擊。他在網上發現布倫南的電郵地址與電話號碼,再透過假冒技術人員致電Verizon客服,成功騙取帳戶PIN碼與登入憑證,最終取得布倫南的AOL電郵主控權。
行動不止於此。Kraka與Default開始連環致電布倫南及其家人,言語羞辱並錄音存證。而布倫南的私人資料也被上載至Twitter,最終引起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注意,將其機密文件正式公開,包括布倫南的安全審查表(SF86)與多份中東反恐政策建議。
這場入侵不但造成CIA內部150萬美元的安全重置與人員轉移成本,更對美國情報體系構成極大公信力打擊。
Default的過去:Anonymous 的幻滅者
與Kraka一樣,Default自中學時代起熱衷駭客活動。他受匿名者(Anonymous)精神啟發,早年投入網絡攻擊與反體制運動,但隨著Anonymous內部混亂、聯邦探員滲透,他轉向另一群更激進的網上組織,包括AnonSec與CWA。
Default曾成功入侵加拿大Windsor大學的財務伺服器,一鍵刪除900多萬元加幣的學生債務紀錄。他解釋,這些學生多年陷於無法擺脫的學債,刪除資料彷彿一次「解放」。此外,他亦協助攻擊丹麥政府網站,抗議當地一度合法的「獸交」法例,並推動社會對此議題的關注,促使丹麥國會在2015年4月正式禁令通過。
駭入情報核心:FBI與司法部資料外洩
CWA的攻勢並未止步於布倫南。他們更入侵時任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的電郵,將其家庭電話轉駁至「解放巴勒斯坦」運動專線。再藉此取得司法部與FBI系統存取權,公開9,000名司法部職員及20,000名FBI探員的個人資料,甚至瀏覽全國囚犯資料庫,包括著名駭客Jeremy Hammond等人的紀錄。
整場行動令美國情報界顏面盡失,但駭客們卻自信滿滿:「這只是讓權力者感受一下被監視的滋味。」
最終代價:少年犯與監禁生活
行動曝光後,FBI與英國警方展開聯合調查。Default因一時酒後失言,無意中向朋友自曝身份,最終遭舉報。FBI上門突襲時,他的加密硬碟正好完成解鎖,令當局成功取得約1,000枚比特幣資產。
他被判監5年,罰款14.5萬元,並曾長時間單獨囚禁。法院審訊時他曾辯稱:「我以為自己是在為正義發聲,兩年後我才發現自己完全錯了。」
Kraka因未成年,判入英國少年羈留所兩年。他至今低調從事網絡保安工作,拒絕傳媒訪問,力求與過去一刀兩斷。
滿城風雨之後:監控從未停止
根據2023年美國法院裁定,聯邦調查局早在2016至2020年間,已非法濫用監控資料庫達27.8萬次,監視對象包括國會候選人捐款人、黑命貴運動者及1月6日國會暴動嫌疑人等。即使斯諾登(Edward Snowden)早已揭露政府無授權監視全球人民的行為,美國至今依然繼續施行相關計劃。
自由與代價
從Anonymous到CWA,從一通電話到國安潰口,這場地下戰爭未必贏得體制改變,卻道出一代人的失望與反抗。在法律與道德、正義與越界之間,少年駭客們以自由之名開戰,卻也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你認為這樣的行動是英雄式反抗,還是愚蠢的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