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恐懼症」蔓延 風聲鶴唳

在「烽火戲諸侯」的時代,通訊是人類最大的困擾,電話的發明極大方便了社會溝通,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然而隨著詐騙犯罪的猖獗,電話成了最常見的詐騙道具,令人不勝唏噓。

如今一些人已經得了「電話恐懼症」,電話(手機)響起,馬上會忐忑不安,誰啊?甚麼電話?陌生的號碼會不會是詐騙電話?由於防不勝防,許多人乾脆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無意中也漏掉了不少正常的電話聯繫。

近日,一項七千多人參與的網上調查顯示,六千多人會對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產生緊張感。雖然這一調查不具備普適性,參與者多是年輕人,但仍從很大程度上反映,有一定的人群曾經或正在有這樣的經歷——面臨著電話鈴聲傳遞的焦慮。「電話恐懼症」就是對撥打或接聽電話的恐懼和迴避行為,尤其在高度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一部分人喜歡私事用社交軟件,公事用郵件,唯獨對接打電話有著恐懼和警惕。

當今社會,有人嫌電話耽誤時間,有的則怕尷尬、怕沉默,有人怕加班、怕某些行政部門找茬,還有人怕詐騙騷擾。本質上,恐懼電話恐的不是鈴聲,不是接打電話本身,而是對來電背後的人和事感到壓力。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某酒店內,小美(化名)的房間座機接到一通奇怪的電話,一男子聲稱自己是「互聯網舉報中心」客服,詢問小美是否知道自己的手機號要停機,並報出了小美的詳細個人信息,甚至準確無誤報出小美的另一個手機號。小美初步斷定這是詐騙電話,然而正當小美準備掛斷時,發現了電話屏幕上一串奇怪的數字,「這不是酒店的內線號碼嗎?」報警後,警方發現,詐騙電話來自酒店某房間,房間\xf9埵酗@整套「VOIP」虛擬電話設備。所以,電話恐懼症的產生並非空穴來風。

專家指出,預先對社交效果期待或失望,都有可能進入「電話恐懼症」的困境。沒有人不渴望簡單而純粹的通話,正因為電話的不可預測性,有些人會感到無可適從。每個人的社交邊界深淺各异,也可以將對通話恐懼理解為對自我邊界明晰後的一種社交隔絕心理。聯想身邊,這種社交症候貌似也更多聚集在年輕群體中。那些「玩不轉」社交軟件的老年人,撥起老友的號碼,接通第一句「最近還好嗎」,還是會被溫暖到。

近年來,以電信詐騙為主要手段的各類騙局在全球蔓延,各國政府大力防範打擊,但還是有不少受騙者遭受了物質和精神損失。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詐騙集團在全球騙走1.4萬億新元,而新加坡這個人口不到600萬的城市國家,人均損失超過5539新元,全球最高。其實,電信詐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人類創造了科技奇跡,但電信詐騙的肆虐讓數字經濟的兩面性凸顯。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