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教育創新項目報告揭僅26%奏效

( 本報訊)教育新聞報道經常吹捧某種可以解決學校問題的全新理念,比

如人工智能(AI)就是當前的熱門話題。慈善資助者常說,希望看到

少些關於問題,多些關於解決方案的報道,但事實是,提高學生成

績真的很難,絕大多數創新最終都沒有奏效。2024年2月,一份關於聯邦教育部

內部研發項目的報告清楚地說

明了這一事實。失敗率高達 74%。

在名為「創新投資」(Investing in

Innovation,簡稱i3)的計劃下,聯

邦政府在2010年至2016年間向非

牟利教育機構和研究人員撥款14億

元,用於開發和測試課堂上的新想

法。但根據最終報告,只有26%的

創新為學生帶來了積極的益處,而

沒有負面傷害。

六年間投入撥款14億

在172個資助項目中,大部分都

對改進教學或扭轉成績不佳的想法

進行了試驗。其中近150個項目報告

了結果,還有20多個尚未完成。在

已完成的項目中,有四分之一的創

新未經過適當的測試。嚴格的研究

需要設立一組沒有受干預的對照學

生,並跟蹤每個人情況。在112項經

過適當評估的項目,最常見的結果

是無效,即干預措施沒有產生任何

影響。只有少數項目讓學生的情況

更糟。

新想法的低成功率「在心理上令

人失望」,報告的主要作者、咨詢公

司Abt Global的教育研究專家古德森

(Barbara Goodson)說。

最初的想法都很有希望,外部

評審人員也進行了實施評級。但在

真實課堂上嘗試新事物並進行嚴格

測試時,人類行為和學生成績會受

到很多無法控制的因素的影響,包

括家庭困難、貧困到健康問題和心

理壓力。而且,如果干預措施針對

的是其他方面,比如家長的參與,

就很難在期末成績中看到結果。

有些創新措施確實效果不錯。

「建設資產,降低風險」(BARR)是

一個典型代表。其理念是建立一個

預警系統,當孩子們在學校開始有

挫折時就能發現。教師、行政人員

或輔導員會在早期階段進行干預,

協助學生重回正軌。該項目獲得了

一筆種子基金,用於在學校實施。

結果很好,三年後,獲得一筆更大

的聯邦撥款,2017年,BARR獲得

了第三筆資助,推廣到全國各地。

現在,BARR已進入300多所學校,

緬因州全州採用。

短期與長期效應不對稱

一些在短期內被證明有效的想

法並沒有產生長期效益,或者完全

適得其反。例如針對一年級閱讀困

難學生的的「閱讀恢復」(Reading

Recovery)輔導計劃,每名學生的費

用為1萬元。2011年開始的隨機對照

試驗大大提高了一年級學生的閱讀成

績。然而,三年後的後續研究發現,

學生成績有所下降,到四年級時,閱

讀能力遠不如沒有接受過輔導的同

類學生。很難理解這些矛盾之處。

該項目對成長期研究結果提出異議,

指出四分之三的參與者已經離開。

古德森總結聯邦計劃的經驗教

訓指出,一是需要更多的學生。隨

著時間的推移,教育部了解到需要

增加學生人數才能產生具有統計學

意義的結果。在這些評估研究中,

有太多的僥幸信號。多年來,即使

是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想法,樣本

量也在不斷增加。

二是科學實施。古德森說,記

錄和研究實施情況與評估結果同樣

重要。i3計劃令人失望的結果幫助

催生了一門新的「實施科學」,以更

多地了解這些障礙。

三是全國推廣。新想法推廣到

全國花費了太多的資金,其中一些

想法最終沒有證實有效。在i3的後

續計劃中,擴大規模補助金的規模

要小得多。這些資金不是用來直接

在全國實施,而是幫助創新者進行

實際調整,以便能夠推廣。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