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容許乘客攜帶菜筐坐地鐵

馬小龍 中國

在中國,有網友建議重慶地鐵不准乘客攜帶菜筐的消息連日來引發關注。據重慶網絡問政平台消息,該網友稱,建議公交和軌道交通早晚高峰期間應該規定不准攜帶大件行李乘坐,特別是賣菜的人員帶菜筐,會損壞地板等公共設施。對此,重慶軌道交通方面回應稱,乘客遵守乘坐規定,攜帶物品合法合規就可以帶。針對公共政策提出意見當然是個人的權利,但就此事而言,這樣的建議實在經不起推敲。且不說城市的公交和軌道交通本就有公共屬性,容納乘客和隨身攜帶的物品本就是其基本職能之一。況且,一個菜筐本身也佔不了多大的地方,因此,不妨對攜帶菜筐的乘客多些理解和同理心。

更進一步看,這不僅是個「誰有權利在早晚高峰乘坐公共交通」的問題,城市治理的複雜性也不允許決策者作出類似的決策。試想,如果將菜筐換成體積較大的行李箱,這類異議是否還會出現?

本質上,這類建議之所以出現,還是受到了某種刻板化觀念的影響。在一些人的固有觀念中,地鐵在物理層面應該是「乾淨」的,而菜筐可能攜帶的泥土會破壞這種「乾淨」,受其影響,那些由植物編織而成的菜筐似乎也就具備了某種「破壞力」,但實則不過是一種「想當然」。令人欣慰的是,當地軌道交通部門並未受到類似觀念的影響。

要明晰的是,提升公共交通的普惠性和均等化程度,本就是現代城市交通發展過程中所要秉持的基本原則和目標。尤其是在公交、地鐵等大多由公共財政提供建設資金的背景下,普惠性和均等化的原則更應得到普遍性的遵守。

由此而言,平等對待每一位乘客及其所攜帶的物品就尤為重要。原則上,只要其所攜帶的物品對公共交通安全不會造成威脅,那地鐵運營方就該以最大程度的包容去接納每一位乘客。

也即,無論何時,地鐵和乘客都應該、也能容得下老農背上的菜筐。這不僅是一座城市包容性和多樣性的體現,更事關民眾的基本權利。而一座城市能否構建普惠均等和多元包容的公共交通體系,其實就體現在一件件具體的小事上。

也因此,對賣菜老農和他們背上的菜筐多些理解和同理心,其實也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溫度。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