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劇社聚焦 「自己的故事」

近年紅遍中國的話劇《蔣公的面子》將由紐約本地華語劇團「不瘋劇社」於本月底在曼哈頓中城的Chain Theatre搬上舞台,這部由南京大學學生原創的作品,講述了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中文系政治立場不同的三位教師在1943年接到親任校長的蔣介石請吃飯的帖子後的心理掙扎。「不瘋劇社」的創辦人表示,選擇這部戲作為劇社去年成立以來推出的首部大戲,是因為其中蘊含的中國知識分子精神最能代表劇社在中美文化夾縫之間尋找自己的故事希望發出的聲音。

《蔣公的面子》的劇本是現為南京大學教師的溫方伊在該校讀大學三年級時,在南大文學院教授呂效平的指導下完成的作業。2012年在南大校園首演後一炮而紅,之後走出校園在中國多地巡演,如今已經成為中國話劇舞台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紐約版的導演陳茜倩在南大新聞傳播學院讀書時就曾活躍於學校的戲劇社。2017年來到紐約大學就讀表演藝術管理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劇院管理和戲劇教育工作。

來到紐約後,陳茜倩發現這個世界戲劇中心的舞台上雖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大多是西方故事,偶爾有像《西貢小姐》這樣的亞裔故事,還充滿東方主義色彩。「這些作品講述的不是我這樣人的故事。」她說。而疫情期間美國的社會運動,也讓她更加堅信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講述。2022年底,陳茜倩與其他四位作為中國留學生來到美國的朋友一起籌劃,成立了「不瘋劇社」,希望把自己的故事搬上紐約的舞台。「不瘋」至今已經舉辦了十餘場戲劇表演工作坊、即興喜劇公開課和演出活動。《蔣公的面子》是該劇社首次推出的大戲,陳茜倩說,今後劇社也會推出自己的原創作品。

紐約版《蔣公的面子》聯合製作人席玥說,「不瘋」主打的觀眾是像她自己這樣的留學生和專業人士,這個人群與本土出生華人和老僑民不同,在融入西方文化和保持自己的文化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尋覓和掙扎,劇社也希望創造一個獨特的藝術空間,讓無論什麼專業背景的熱愛戲劇的人們可以相互交流。

在10日舉行的一場線上交流會上,《蔣公的面子》原創導演呂效平和編輯溫方伊對紐約的演員們給出了具體的指導。呂效平說,《蔣公的面子》裡講述的故事是流傳在南京大學的一個傳說,史證無法核實。但這部劇的意義在於它與當代問題的連結。他說,中國戲劇要求塑造道德榜樣,但這部戲只表現生活中的焦慮,它是與中國的戲劇觀念和戲劇生產制度的一場對話。當中國能夠產生出更多優秀的戲劇,知識份子的個性可以充分覺醒並受到尊重,這部戲就會回歸其校園劇的本來身份,但現在這部戲的票房越來越好,「我們心裡有很深的悲哀。」

《蔣公的面子》將於本月28日(周五)晚7點,30日下午2點和晚7點,以及31日下午2點上演四場,Chain Theatre地址在曼哈頓西36街312號4樓,訂票鏈接:https://www.eventbrite.com/e/857571709067?aff=oddtdtcreator。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紐約版《蔣公的面子》劇照。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