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舉措落實 保障懸壺濟世

韓國醫生大規模請辭、停工行動持續已一周,累計一萬多人提交辭呈,當局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最遲29日全面復工,否則可能被停牌。政府與醫生硬碰越演越烈,醫療系統已面臨崩潰危機,受傷的是病患。

此次請辭、停工風潮緣起是韓國政府早前宣布,為應對人手不足原因,2025學年起醫學院招生名額將大幅增加65%,每年增加約2000人,卻引發醫生業界大反彈。一般而言,增聘人手意味有助減輕工作負擔,但為何韓國醫生會大叫不要?參加抗議的醫生批評政府單純增加學額,無視了醫療業界的現實狀況。有抗議的實習醫生表示,韓國醫療體有如血汗工場,每周工作時數約100小時,每個月只賺200到400萬韓元。加上工作條件、法律風險等問題,許多關鍵科室的醫生寧願放棄自己崗位轉去非關鍵科室。醫生業界認為,政府需要首先解決醫生薪金和工作條件問題,然後再招收更多醫學生。

韓國醫生過去20年曾多次發動罷工,並成功逼使政府在醫學院擴招、醫藥分家、遠程醫療立法等改革上退縮,如2020年政府擴招醫科生建議,就被逼擱置。這次風波越鬧月打,集體辭職的醫生持續上升,韓國政府已將醫療系統危機級別,提高至最高的「嚴重」級。

但尹錫悅政府態度極為強硬,除要求醫院拒絕接納辭職,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最遲29日全面復工,否則要吊銷罷工醫生執照,以及逮捕罷工的「主要煽動者」。尹錫悅敢硬抗的底氣就是認為自己有強大民意支持,並希望借此提高執政黨在4月國會選舉勝算。韓國每千人僅有2.6名醫生,遠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平均每千人的3.7名醫生,在發達國家中「墊底」。去年韓國出現數宗因醫生不足而令病人失救死亡案例,更添民眾不滿。蓋洛普本月民調反映,韓國國民幾近一面倒贊成醫學院擴招,佔受訪者76%,反對的只有16%。這場對抗,短期並無緩和跡象,雙方爭持不下,最受影響的始終是需要看病的民眾。一名80多歲婦人日前心臟驟停,緊急送院卻遭7間醫院拒絕接收,最終失救死亡。

醫生罷工不獨韓國獨有,就在過去幾個月,美國、英國等地的醫護人員也紛紛罷工。去年10月美國數以萬計醫護人員罷工,是美國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醫療人員罷工行動。德國上萬診所也在去年底休診罷工,爭取更好的工作待遇以及更公平的資金分配。法國醫師在2022年底也曾發動罷工,自12月26日一路罷工至1月8日。今年1月,英格蘭近5萬名醫生罷工,是英國國民保健制度成立75年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醫護罷工。

醫療機構負責普通民眾身體健康,醫生有著懸壺濟世的責任,然近年來,全球醫療體系先是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接著又是高通脹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醫護人員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與待遇可以理解,當局同樣應落實相應舉措,緩解矛盾,保障民眾健康權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