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音737 MAX飛機上周五發生的艙門脫落事件引發了航空界和民眾的高度關注。退休的洛克希德馬丁航太工程師、著名飛安書籍作者王立楨表示,目前去斷定艙門脫落的具體原因為時過早,需要等待更進一步的鑑定結果出爐才知道,不過這次的事件應與兩年前系統性故障無關。
王立楨首先指出,波音737系列飛機已有近六十年的歷史。 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波音飛機未投注足夠資源設計研發更新引擎,採用老舊設計加以修改,所以在兩年前某些部件發生問題,例如因為起落架的設計和飛機引擎(發動機)相抵觸,便將飛機引擎往前移,但這造成飛機往上飛行時,會造成角度自動升高而失速。
他認為,這次艙門脫落事件並非設計上的問題,尤其這架飛是去年11月才出廠,等於是全新的飛機,更可能是工人於生產組裝過程中出現的偏差。
雖然目前全案還在調查,王立楨談到工廠生產流程,裝配工人可能會忽略一些細節,導致飛機在飛行途中出現問題。他強調,即使是微小的失誤(例如螺絲上下裝反了,也可能引發重大的安全隱憂。
對於波音公司的發展策略,王立楨表示,雖然737MAX 8, 737MAX 9飛機已有四、五十年的歷史,但波音並未推出全新設計的飛機,而是不斷升級舊版飛機。這種策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創新和安全改進的空間。
在討論到波音公司信譽的問題時,王立楨認為,波音連續發生飛機事故,特別是737MAX系列,在美國停飛一年後再次復飛便出現這樣的事件,對公司的信譽造成打擊。他擔心,這將導致大眾對波音的信任度下降。在過去麥道DC-10於1980年代因為多起空難影響,迅速喪失大量訂單而被迫於1989年停產,就是空安影響到機型發展的案例。
在搭乘民航機時如何保持自身安全?王立楨建議,乘客從登機開始就應隨時繫上安全帶。他解釋說,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突發情況,如果乘客沒有繫安全帶,突然遇到亂流,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王立楨曾任職於全球最大規模國防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超過四十年的時間,是一名擁有私人飛行執照的資深航太工程師。他在兩岸軍史、航迷當中享有盛名。他執筆的《飛行線上》和《航空解密》是少見的航空科普書籍。《航空解密》一書還曾進入台灣的暢銷書排行榜。他談到當時撰寫兩本書的初衷,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告知民眾可能出現的飛行操作風險和事故原因,以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本報記者陳倍樂洛杉磯報道

退休的洛克希德馬丁航太工程師、飛安書籍作者王立楨。王立楨提供

波音737 MAX 9上周五晚上在飛往安大略機場途中,艙門脫落事件引發航空界和民眾的高度關注。網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