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彭詩喬三藩市報道
「AI先行者」、華裔科學家李飛飛(FeiFei Li)本周一晚(12月4日)帶著她的新書《我看到的世界》(The Worlds I See)作客三藩市聯邦俱樂部(Commonwealth Club),對話GreatPoint Ventures合夥人DJ Patil,分享她對人工智能(AI)發展的看法。她認為AI應作為工具幫助人類而非替代。
AI專家李飛飛今年9月被《時代》雜誌選為AI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她11月剛剛出版新書《我看到的世界》,以第一人稱的科學故事,描述一位移民在美國的成長過程,並帶出她對AI領域的趨勢與觀點。
4日晚聯邦俱樂部的活動座無虛席,門票早早售罄,來自科技行業的同仁以及許多學生都來到現場,向李飛飛提問。
李飛飛主張以人為本的方式對待AI。她在對話中多次強調應利用AI作為工具,幫助人類而非替代人類。她在演講中提到對學術界AI投入不足的擔憂。她指出,GhatGPT背後的模型需要在算力上進行大量投資,但現在美國沒有一所大學有訓練ChatGPT的資源,就算把排名前20的所有學校的算力加起來,都未必能足夠。因此她希望國會能在資金上給予支援。
今年6月,在三藩市訪問的總統拜登會見了幾位科技界領袖,討論AI的風險和前景,其中就包括李飛飛。李飛飛介紹,她當時告訴總統,現在是美國AI的「登月時刻」,政府需要像投資NASA那樣投入AI,必須確保美國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以真正釋放AI的巨大潛力。
她指出,利用AI將是21世紀的決定性任務之一,在醫療、社會等層面都有能力實現壯舉,例如治癒癌症等。但要實現這樣的潛能,需要深入的、親身實踐的投資與合作,以促進進步,同時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人工智能融入社會的過程。李飛飛提出,為了鞏固美國的領先地位,就需要改變AI生態系統目前大企業佔主導,政府和學術界只能當配角的態勢。
李飛飛指出,AI與任何技術一樣,都有可能有壞人蓄意利用。但是扼殺創新並不能解決問題。她認為,K-12的學齡兒童都應該開始學習利用AI創新和發展,缺乏對人工智能公共科學研究的投入,可能會錯失非凡的、拯救生命的機會。李飛飛強調,希望政府能迅速採取行動,科技界與政界合作,確保AI能最終站在歷史和人類正確的一邊。
李飛飛1976年出生於北京,12歲移民美國,現是史丹福大學首位紅杉講席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