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泰德是住在三藩市的第三代華裔移民,他接受的心臟來自一名康可(Concord)18歲的少年Joseph Barratt(Joe)。他29日與Joe的母親巴拉特(Leslie Barratt)在三藩市會面,接受美西捐贈者網絡(Donor Network West) 和薩特加州太平洋醫療中心(Sutter Health CPMC) 邀請,在明年元旦,前往南加州參加久負盛名的帕薩迪納「第135屆玫瑰花車遊行」(Rose Parade),搭乘「OneLegacy Donate Life」的花車參加遊行。
鄭泰德和巴拉特一同為Joe的肖像作最後潤色,肖像由咖啡豆等再生有機物製作,表達給生命第二次機會,這幅肖像畫將成為新年玫瑰花車遊行的一部分。
這也是兩機構宣傳器官捐贈者需求的年度努力的一部分。
2019年,Joe從圖書館步行回家時被一名肇事逃逸司機撞倒,他被送往核桃溪(Walnut Creek)的約翰·繆爾醫療中心接受治療,由於傷勢嚴重,被確診無法康復。
在意外發生前不久Joe剛辦理申請加州身分證,勾選了「器官捐贈者」選項。「我是在事故發生後,他住院期間收到身份證,才知道Joe在DMV辦證時選擇了器官捐贈。」巴拉特向本報透露,「我們為Joe做了兩次醫學測試,希望有康復的可能,可惜最後知道沒有。作為家人,我們尊重他的選擇也理解他為什麼這樣選,他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孩子。」
巴拉特形容,「當時那段時間過得非常困難,因為他們正在把我兒子拆散。」忍受失去兒子的痛苦,巴拉特知道兒子不會被忘記,「他捐出的器官可以幫助很多人過上健康的生活,給了他們生命的第二次機會。」她說,「我明白人們不想談論死亡、談論器官捐贈,這是一個非常讓人不舒服的話題,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希望大家正視,開始考慮器官捐贈。」
鄭泰德說巴拉特是他所認識的最堅強的人之一,「如果角色互換,我不確定自己能否像她一樣堅強。」他也感激Joe給了他生命的禮物,「如果Joe 沒有勾選這個框,我很可能不會在這裡。」
鄭泰德回憶說,他罹患心臟衰竭,在CPMC住了82天,不確定需要等候多長時間才能接受移植手術。「那段時間我一天幾乎24小時都是臥在病床上,除了去洗手間,」當知道有機會進行心臟移植手術時,他排在等候名單中的第25位,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後,最終在2020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我現在感覺很好。體重還從原來的140磅降到了115磅,可能因為有機會好好鍛煉了。」
薩特醫療集團在沙加緬度和三藩市有兩個綜合移植中心提供心臟移植服務,已成功開展此類手術50年,手術總數超過500例。
沙加緬的度薩特醫療中心在2015年獲得CareChex醫院品質評級的加州第一名。薩特CPMC的一年存活率達 100%,位居全國最佳 (SRTR) 之列。該計劃還提供心室輔助裝置來支持等待移植的人。兩家醫院均獲得了UNOS心臟移植計劃和聯合委員會心室輔助裝置計劃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