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基本盤 台大選對決差距小

在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出面協商及見證之下,國民黨(藍)和台灣民眾黨(白)的「藍白拖」終於重回軌道到「藍白合」,讓非綠民眾對大選重燃希望,然而無論是「侯柯配」或「柯侯配」誰正誰副,都要面臨各自支持者的疑慮與反彈,困難的整合工作現在才要開始。

台灣民調顯示,超過半數選民期盼政黨輪替。但檯面上國民黨的侯友宜、民眾黨的柯文哲、無黨籍的郭台銘,民調都衝不到三成,與民進黨的候選人賴清德仍有一段差距。為何藍白合這麼難?藍白各自擁有基本盤,國民黨自認基層紮實,善打組織戰,民眾黨自稱人氣高,擅打網絡世代的「空戰」,支持者互斥的比例不低,不願自家候選人屈就「副貳」。這些對立已久的選民,想要捐棄成見談何容易?

在眼看「藍白合」就要陷入死局,十四日峰迴路轉,馬英九力排眾議,贊成柯文哲提出的「全民調」方法,在他登高一呼之後,也得到黨內要角韓國瑜等人的響應。而柯文哲也同意國民黨的新提案,達成共識。這是台灣政黨合作聯合執政的新模式,被認為是選舉迄今的重要轉折。

藍白合的六點聲明公布之後,一般認為柯文哲在最後一刻願意以大局為重,是藍白成局的另一關鍵。他事後表示自己是二二八事件家屬,但民進黨執政八年之下,更想「下架民進黨」。無論公布的結果如何,他可能都要跟支持者坦誠溝通,解釋讓步的原因,以化解疑慮。

當然,台灣選舉至今,國民黨的候友宜缺乏媒體光環而吃虧。事實上侯曾兩度在新北市長選舉,大勝民進黨的政治明星蘇貞昌及林佳龍,實力不俗。即使選舉初期局勢不利,侯也低調以對,保留協商空間,終於能夠集結不同力量,共同努力。

根據台灣的民調,無論是「侯柯配」還是「柯侯配」,都明顯高於傳聞中的「賴蕭配」搭檔大約百分之五以上,這也是為何台灣的非綠民眾壓力迫切期望藍白合的原因。不過政治的成功是在勝選不是民調,何況領先的幅度不大,很可能因為選舉過程的轉折而流失。台灣二○○四年的連宋配民調一路走高,最後因為「兩顆子彈」及「廢票聯盟」的諸多原因功虧一簣,可為殷鑑。

離投票日不到兩個月,民進黨的賴清德雖然領先,幅度已縮小。賴近日勤走青年路線,爭取支持者,按照競選節奏造勢,這是民進黨所擅長;接著「賴蕭配」呼之欲出,或將有一波造勢配合。

台灣此次的選舉如果成為兩大陣營對抗,選舉最後衝刺,勝負或許最終開票日才能底定。

藍白合在彼此各讓一步之下,終於成局,邁出重要的一步。政治人物的從政過程飽嚐冷暖委屈,但如果不能解決民瘼,真正委屈的恐怕是二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