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勳:華埠或為監獄再示威

由加拿大華裔導演曹嘉倫(Karen Cho)拍攝的紀錄片《唐人街大奮鬥》(Big Fight in Little Chinatown) 5日在華埠免費展映,影片講述了北美多個唐人街為保衛自己的社區不被地產開發項目蠶食而做出的抗爭,其中包括紐約華埠的興衰傳承,以及人們為反對市府在這裡建社區監獄堅持不懈的努力。參與監獄抗爭的社區人士李卓勳事後與「歡迎來華埠」組織的創作總監Harry Trinh展開對話,李卓勳說雖然目前的法律訴訟未能阻止市府拆除位於茂比利街的監獄,但下一步的建設方案如果不能令華人滿意,華人仍然可能組織更大規模的示威。

《唐人街大奮鬥》講述了北美各地唐人街社區面臨的被擠壓和蠶食的壓力,例如紐約反對建築世界上最高的監獄,滿地可反對開發商吞併唐人街最具歷史性的街區,多倫多大型連鎖店和中產階級力量取代了社群,溫哥華唐人街企業的堅定不移。影片不僅揭示了唐人街替代了其他已從城市地圖上消失的社群,也為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適應能力強的社區提出了藍圖。

影片中出現了很多人們熟悉的紐約唐人街居民商家和社區人士。其中一段是李卓勳在組織一場反監獄示威遊行時對鏡頭說,「我們不是隱形人,80年代12000人在華埠遊行反對建監獄,郭德華市長說『我不在乎,因為你們不投票。』今天我們聚在一起,就不讓歷史重演。」

在事後的對談中,李卓勳說這部影片 他已經看了好幾遍,不論哪裡的唐人街經歷和講述的都是華人熟悉的故事。他對影片開放式的結尾大為讚賞:「它沒有以顧影自憐結束,而是留下樂觀的結尾,讓我們思考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是什麼樣的?我們是誰,我們向哪裡去?」

李卓勳說,紐約華埠75%是租金管制房屋,不符合以穩定租金為目的的歷史保護區的資格,雖然存在小義大利和華埠歷史區,但那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稱呼,不具實質保護作用。華埠有18幢樓是鄉親會的物業,目前不會急著出售。但這些鄉親會董事成員很多已經老去,且物業業主還需要經常自出資金維護樓宇,負擔也很重。但好消息是,跟很多其他地區唐人街不同,紐約華埠仍然是人們生活的地方,疫情期間仍有20多家新生意開張,都是主打家庭生意,與下東城酒吧林立的情況不同。

Harry Trinh說華埠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物業健康回報和社區可居住性之間取得平衡。他說,在華埠經營生意的成本非常高,但小生意一但關張,華埠的一部分就隨之而去。他也提出,疫情和伴隨而生的反亞裔仇恨攻擊,以及一些年紀較大的店家希望拿更多時間陪家人,使華埠店舖提早打烊,讓華埠站在十字路口。他說疫情期間華埠對了很多以家庭為主的生意也說明更多人已經開始回歸華埠,正如影片中有人所說「華埠不是一個博物館,我們在這裡生活。」

李卓勳說華埠監獄已經正在拆除過程中,監獄變成建築工地,附近街區變成了不安全的地方。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拆除後的下一步。「如果接下來的建設方案不能令我們滿意,我們仍然會舉行大示威。」

李卓勳(左)和Harry Trinh對談。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