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惡趣味「肢體糖」 招搖過市

(戴先任 中國)

電商平台借「兒童零食」標籤,向未成年人宣傳、售賣「整蠱」「惡搞」的肢體糖、眼球糖等違背社會風尚的食品,引發社會關注。

向未成年人售賣肢體糖,看似是用某種創新形式促銷,實則傳遞陰暗導向。類似模仿人的身體某個部分做成的肢體糖,透著血腥與暴力,商家以此為賣點,抓住未成年人好奇心強、喜歡標新立異的心理,用惡趣味吸引其購買、食用。這並不是甚麼好玩的市場遊戲。

肢體糖的一些說辭和宣傳語,已與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相抵觸。而且,其包裝內容低俗,食品本身也存在安全隱患,很多都屬於「三無產品」。這類食品在平台公然售賣,可能對未成年消費者的身心帶來雙重傷害。

此前,相關部門就聯合印發通知,嚴查向未成年無底線行銷色情低俗食品行為。通知要求,對向未成年人無底線行銷的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嚴懲,採取納入「違法黑名單」等措施進行懲治。

可見,對肢體糖絕不能縱容,不能任其招搖過市,繼續成為傷害孩子的「精神鴉片」和問題食品。

食品安全無小事,未成年人保護無小事。平台要盡到審查責任,及時下架、懲罰肢體糖經營者,不讓其有空可鑽。監管部門也要加強查處與打擊力度,斬斷肢體糖供給鏈。另外,學校、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正確消費,莫被一些惡俗噱頭和怪異形象「牽住鼻子」,斬斷肢體糖需求鏈。

由此,多方合力,才能讓售賣肢體糖這類「惡搞零食」的行為得到有力約束。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