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政府在最後關頭避過停擺,似乎並未引起民眾關注,網絡搜尋的數據顯示,連日來最吸引眼球的新聞,包括嘻哈樂手沙庫爾(Tupac Shakur)當年的命案;約會真人秀《The Golden Bachelor》的結果;是否有人贏得「勁球獎」等等。
分析表示,民眾已將政府可能停擺視為新常態,何況這次國會雖然取得突破,情況也只能持續至11月中旬,屆時兩黨又會陷入角力。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國家正處於「混亂和兩極化的時代」,政府頻繁停擺或接近停擺邊緣,已經成了現在政壇的常見現象。以往國會無法及時通過預算案的話,僵局充其量只維持數小時、數天或者一個周末,但情況在克林頓時代出現巨變。
當時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動員保守派與白宮對抗,導致聯邦政府在1995年底至1996年初兩次停擺,時間分別為5天和21天。隨後的奧巴馬時代、特朗普時代都遇到同樣情況,其中2018年至2019年的停擺達到35天,創下歷史紀錄。
民主黨籍的退休參議員麥卡斯基爾(Claire McCaskill)表示,府會角力已成家常便飯,民眾也開始逐漸冷漠,直到停擺真正衝擊民生時,大部分選民才會感受到切身之痛,然後歸咎於共和黨。本身屬於溫和派的共和黨前眾議員柯貝羅(Carlos Curbelo)亦說,議員如果立場極端的話,將會受到「中間選民懲罰」。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