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丹畢生積極爭取槍械管制

1978年,市長莫斯孔尼和市參事米爾克遭槍殺。代理市長范士丹(中)向包圍市政廳的民眾講話。美聯社檔案照

擔任國會參議員30多年以來,范士丹積極追求槍械管制、水資源政策和性小眾權益。

1978年,三藩市市長莫斯孔尼和市參事米爾克在市政廳遭前市參事懷特槍殺,時任市參事范士丹是公布事件的第一人。此事驅使她畢生尋求加強槍管,並成功爭取通過立法禁止突擊型步槍。

1993年,剛上任參議員任期的范士丹提案禁止突擊型步槍,卻遭共和黨參議員克萊格(Larry Craig)以高人一等的態度暗批不懂槍械。范士丹不甘示弱,反駁對方說「我很熟悉槍械,我因為暗殺案而成為市長,我發現我那位被暗殺的同事(米爾克),將手指放在彈孔上嘗試檢查脈搏」。

范士丹實際上早於1976年已有攜槍。她擔任市參事時,住處曾遭左翼極端組織「新世界自由前線」(New World Liberation Front)試圖放置炸彈,其後獲警方訓練使用槍械。

市政廳慘劇促使范士丹推動槍管。成為三藩市首位女市長後,她成功立法禁止市內居民擁有槍械,遭法院推翻,1983年更觸發擁槍團體對她發起罷免,但她以壓倒性擊敗罷免陣營。

當上參議員後,她其後成功爭取兩黨通過法案,全國禁止某類半自動武器和載有逾10發子彈的彈匣,1994年獲時任總統克林頓簽署,被認為范士丹30年政治生涯中最突出且最重要的法案。

范士丹今年初直言,當1994年禁令通過時,國會內對限制危險槍械增加「有意願」,但認為「現在沒有了」。

除了槍管,水資源是另一項范士丹一直重視的工作。她曾為加州爭取大量經費保護水資源,紓緩農業的壓力,卻引起環保團體不滿。

早於1960年代,范士丹成為首位為性小眾發聲的主流政治人物,被加州參議員威善高(Scott Wiener)等同志人士喻為性小眾權益的先驅。但當時任市長紐森2004年開始發放同婚證書時,范士丹卻說「做得太多、太快和太早」。本報訊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