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紮作工作坊

還有兩天便是中秋節,大家準備怎樣過呢?會到戶外賞月嗎?希望天公作美,能看到圓圓的月亮吧!中秋節對我來說便是與家人齊齊整整吃做節飯,但很多時候賞月之夜我也接了中秋晚會的表演工作,唯有吃我最愛的雙黃白蓮蓉月餅,還有在家掛上燈籠裝飾,給自己點點的儀式感。

  大家喜歡甚麼款式的燈籠呢?小朋友當然喜歡心愛的卡通人物燈籠,但我還是喜歡傳統的小白兔和玻璃紙燈籠,今年我還參加了一個燈籠工作坊,感受一下這種中國傳統工藝的製作過程。

  大家有到過上海街嗎?那\xf9埵釩雃h懷舊工藝品和手作飾物玩具小店,有時間可在那\xf9奡M寶呀!燈籠工作坊便設在上海街新型的市集。我的燈籠製作過程,歷時長達六小時,我花了一整個星期天,由早上十一時至下午四時,雖然中間有吃茶點的休息時間,這卻是我除了小時候練琴之外,最長時間坐定定專心地去做一件事情。我選了一個金魚燈籠的款式,首先用繫上箔紙的鐵線,在老師預備好的圖樣上,弄好金魚的身體和尾巴形狀,這是一個學習「紮」的過程,原來一張薄薄的箔紙,只要加上白膠漿捲在一起,便可以把鐵線紮得很結實,從小學畢業之後,我已經沒有接觸白膠漿這個東西了,在紮的兩小時過程當中,還少不了黏得滿手都是白膠漿,與它來一個多年後的親密接觸。

  「紮」之後便是「箔」,我們先把玻璃紙噴濕,再貼在金魚支架上,原來待玻璃紙風乾後會自動收縮繃緊,貼貼服服地與魚身和魚尾結合。最後便是「寫」和「裝」,其實是用顏料再把眼睛、魚鱗和尾鰭畫上,還可以加上手工紙作裝飾。

  想看看我與同學們的燈籠製成品,可以瀏覽這個ig:hang_fok_e_tong。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