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Sonata是古典音樂中常常見到的名字,他不是歌曲的名稱,意思是用樂器演奏的樂曲,例如有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等,樂曲的結構是古典時期音樂中一種獨有的曲式,很多交響曲和獨奏曲也採用了這種曲式結構,稱之為奏鳴曲式。
奏鳴曲式簡單地說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包括有呈現部Exposition、發展部Development和再現部Recapitulation。一開始會在呈現部呈現出兩個音樂主題,第一主題的調性也是歌曲命名的一部分,例如第一主題是C大調,歌曲便會命名為C大調奏鳴曲,而跟著出現的第二主題會轉變為屬調,即歌曲的第五個調性,例如C大調奏鳴曲的第二主題會轉調成為G大調;如果樂曲是一首小調歌曲,那麼第二主題便會轉調成為他的相關大調,例如A小調奏鳴曲的第二主題便會轉為C大調。
到了奏鳴曲的第二個部分發展部,就會利用歌曲在呈現部的其中一些樂句,可以是第一主題、第二主題或呈現部當中任何出現過的句子,再加以發展及轉調,變化萬千,最後再以屬調的樂句帶回歌曲的第一主題,而這個第一主題再次出現的第三部分我們稱之為再現部,再現部與開頭出現的呈現部有甚麼不同呢?主要的不同就落在第二主題出現的時候不再轉為屬調,而是以一開始的主調形式出現,以開頭舉例的C大調奏鳴曲來講解,就是再見部的第一和第二主題也是C大調。
說了一大輪之C大調G大調,大家會否有些頭暈眼花呢?倒不如立即上YouTube找任何一首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試聽一下吧!看看能否聽得出哪些轉調的所以然來?再聽十首以上不同的奏鳴曲,可能你也會立刻愛上聽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