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煲」泯恩仇

說飲食,不能一味「自我感覺良好」:老黃賣瓜,自賣自誇。

  為了進步及改進,同時要反省、學習、多方面觀察。

  像中國人的飲食,擅長「融合」。可是對食器的貢獻,近代不及日本人。

  我們偉大的祖先,發明筷子,影響整個東亞地區。又發明瓷器,飲食既可保溫,同時不會燙嘴(韓國人用金屬)。可是去到煮飯,二次大戰後,日本的「電飯煲」,征服世上所有食飯民族。

  家有二伯父,英俊有型,戰時服役空軍,恨日本人仇深似海。和平後他在舊啟德機場工作,嚴格排斥任何日本製品。經常開夜班,辛勞一天後,回家只想吃一口熱飯。當打開「樂聲牌」電飯煲蓋,那陣勻淨軟熟的飯香,撲鼻而來之時,終於連鐵漢子也軟化了。

  從此,解決無數人的煮飯問題。同時,煮飯技術亦失傳,冇電飯煲,點煮飯?

  不只煮飯。厲害在用法簡單,發熱力均勻,最適合溫和的蒸焗菜式。像肥媽,示範過用電飯煲蒸雞,雞身整體平均受熱,沒有用一般爐火,底熟面唔熟的缺點。

  本版前同文幟哥,也教過「電飯煲煮薑 雞翼」。只看短文食譜,未曾真煮真吃,已令人發揮美味的想像力,精神上大滿足。

  電飯煲既入屋,隨之而來的是雪櫃、電視機、洗衣機、冷氣機等。壓軸的還有日本車,家庭幸福竟由「家電」完成。還好意思罵日本人嗎?間中仍然有,但聲音愈來愈低。凡是牽涉到「飲食」,你會發覺大家比較軟弱。

  成龍甚至注意到小節:我們用湯匙吃大碗麵,很多時候,湯匙會滑進碗\xf9堙A被湯水淹沒,千百年來沒改善。日本人在匙柄下加兩個小節,令湯匙可以掛在碗邊,問題得以解決。

  儘管如此,他們的料理仍然缺乏融合精神,與中國人的民族性大異。可能已潛藏在祖先基因,不禁令人思疑:傳說中的「日猶(太)同祖論」,可能有幾分真確。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