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表示,尋找金錢和信用卡信息的騙徒,正在使用社交媒體對年輕人下手。有TikTok用戶被廣告吸引,花45元訂購透明塑膠鞋盒,結果卻收到一個大塑膠袋。FTC表示,網上購物是最常見的欺詐類型,而這類詐騙通常始於社交媒體。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去年社交媒體欺詐造成的損失超過12億元,遠高於2017年的4200萬元。FTC表示,18至29歲的消費者舉報的欺詐損失中,近40%來自社交媒體網站。風險與合規諮詢公司Protiviti稱,Z世代從小使用手機或iPad,因此很習慣也很放心在網上購物。
FTC在3月要求主流社交媒體公司——包括TikTok和臉書及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說明它們如何審查旗下網站上的廣告商資訊。TikTok和Meta表示,它們正在與當局合作,並稱它們的保護措施已到位,包括使用多層人工和機器審查和阻止虛假賬戶上線。
年輕人因詐騙損失的金額遠低於長者,後者往往更可能墮進電話詐騙、技術支援、抽獎或冒認親友等騙局。FTC數據顯示,2021年18至59歲人士舉報的個人欺詐損失中位數是500元,低於80歲及以上長者的1500元。
Protiviti稱,雖然金額不大,但在社交媒體上投放廣告的騙徒,通常屬於有組織犯罪企業;它們更專注於竊取買家數據,包括購物者信用卡信息,用作購買禮品卡或加密貨幣或出售買家的信用卡號、姓名和位址。據FTC稱,各種在 零售平台是購物欺詐的主要場所。
專家表示,在網上購物應留意以下幾點:在臉書網店上提防騙徒,閱讀Meta幫助頁面,理解如何避免詐騙、負責任地購買以及舉報賣家。下單前,在網上搜尋該公司或產品是否曾被其他用戶舉報欺詐行為或負評。瀏覽賣家網站,查找退貨政策和商家聯繫方式。閱讀廣告評論,看看評論功能有沒有被關閉。在付款前也可向賣家索要證據,例如讓後者在紙上寫下你的名字,並在商品旁邊拍照,以證明其擁有聲稱要出售的物件。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