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社會分歧 從法院爭到講壇

美國耶魯大學、史丹佛大學其法學院的排名在全美名列前矛。精英高校法學院的高材生,在一般人的印象\xf9堿O博覽群籍,經由嚴謹的學術,引用法例據理力爭,不過近期包括前述兩所大學的法學院學生,卻先後發生阻止演講或授課,折射出從去年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推翻了憲法墮胎權的歷史性裁決,引發爭議的餘波盪漾。

數周前,史丹佛法學院邀請聯邦法官凱爾鄧肯蒞校演講,然而遭遇的阻礙幾乎是從頭到尾,不只近百名抗議學生質問、喧囂,甚至還舉著粗俗的標語羞辱他;事後校長向演講者致歉,學生沒有受到懲戒,僅被要求在春季參加為期半天的會議,討論「言論自由和法律職業規範」。

進步派法學院學生阻止活動進行不只一例。耶魯大學聯邦主義者協會在去年三月舉辦的一場活動,支持性少數(LGBTQ)的抗議者行為激進,現場失控,以至於需要警察到場維持秩序。事實上,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法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Law, San Francisco),近期也曾發生法學院學生以羞辱謾罵阻止講師的事件。

美國社會的抗議風潮不斷,雖有理由相信,經由意見的表達及未來的投票,可能會有改變政策的一天,但美國有關言論自由有一項古老原則。抗議權不包括壓制別人以致於他人無法表達意見的權利。況且法學的訓練在於透過邏輯思辯的方式以理服人,而不是流於情緒式的辱罵。如果動輒將對方「消音」,如何聆聽彼此的歧異?法學院學生未來可能是法官、檢察官或律師,這些未來的法律人如何不偏不倚地聽訟?如何公平地對待不同黨派的當事人?如何為不同背景的當事人爭取最高的權益?

這幾起事件中爭議性的議題,誰是誰非,並非重點。美國社會有許多意見的對立在日常生活已習以為常,舉凡種族批判理論、同性婚姻、移民、跨性別者、墮胎,從東岸到西岸,從北方到南方,都可以令到好友反目,親友對立。爭議的事情大多各有理據,在現實上,則是透過法律規定,減少人為因素,盡量取得平衡。

美國兩黨鬥爭不斷,佐治亞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格林最近公開稱,美國應當進行「國家離婚」,讓支持民主黨的「藍州」和支持共和黨的「紅州」分而治之。乍聽之下以為是開玩笑,但是從各種不同的對立看來,凸顯美國社會的趨近兩極化並未減緩。

美國是個老牌的民主國家,開國先賢採三權分立,聯邦及各州分治,顯示出制憲者的智慧。在過去兩百多年施行下來,各方面有明顯的進步,成為許多人羨慕的國家,然而如果內訌、分裂、對立持續下去,會演變成甚麼樣的社會,令人不安。

民主政治雖在服從多數,也有尊重少數的意涵。如果連法學院的精英都不再追求以法理服力,那麼讓人有理由擔心,美國社會的對立還會持續,同時也令人反思,何謂言論自由的真諦。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