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華人味蕾 黑珍珠另立山頭

作為美食大國,中國歷朝歷代留下了無數經典美食。從現實看,廣袤國土,東西南北,處處都有獨特美食。這些美食不僅為當地民眾所喜愛,引以為傲,也受外地民眾,乃至海外人士的歡迎,時常成為美談。

在此基礎上,中國各地多年來形成了包括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浙菜、閩菜、徽菜、湘菜等「八大菜系」在內的多個美食流派。這些菜系做工不同,風味各异,卻有色味俱佳,知名度高的共同特點,它們構成了公認的華夏美食大觀。

不過,長期以來中國一直缺乏比較權威、公正的美食標準。這種缺失不影響人們對美食的感受,也不影響各地美食對食客的吸引力,但始終使人感到少了一股促人向上的動力。因此,設立一套到幾套權威、公正又有影響力的評判體系,對推動中國餐飲業更上一層樓,對本國民眾和海外人士加深了解中國飲食文化,方便享受中國美食,無疑具有正面的作用。

時至今日,中國也不是完全沒有美食標準。米其林評選就是其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使用國外標準,是不少行業的選擇。餐飲行業\xf9堙A米其林評選是捷足先登的一種標準。七年前中國內地評出了第一批米其林餐廳,到了去年已經增加到五十家。不過,能夠達到三星和二星的並不多,比較多的還是一星。這些餐廳按照米其林的標準評出,對其他中國餐廳的食物出品、用餐環境、服務和酒的搭配等幾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促使許多餐廳開闊視野,樹立起新的目標。

然而,米其林標準畢竟是外來標準,到了中國,不多不少總會有些水土不服。例如,外國餐廳多以紅酒待客,中國餐廳則多用白酒待客,若用同一標準,很難取得公平。加上中國人的味蕾多少年來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喜惡,無論米其林評選員們評出了多少出類拔萃的美食,在他們的舌尖下,總是覺得名不符實,吃來吃去,最後還是覺得自己選擇的才是最好的。適應顧客這種心理,中國餐飲界感到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去評價國內餐廳。

五年前,中國一個互聯網外賣平台,首次發布了一份黑珍珠餐廳指南,標志著中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美食榜。五年來,黑珍珠指南已有三百零四家餐廳上榜。今年新上榜的有六十五家,創歷年最高,顯示榜單進入增長期。今年有餐廳首次上榜的城市也在增長,新增了濟南、長沙、無錫三個城市。目前,黑珍珠除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香港、澳門等城市外,海外的東京、曼谷、新加坡也有中國餐廳上榜。

黑珍珠把上榜餐廳分為三等,一鑽餐廳(聚會必吃),二鑽餐廳(紀念日必吃),三鑽餐廳(一生必吃)。這種劃分與米其林一樣,都是為了激勵餐飲業進步,但關注重點有不少差別。黑珍珠比較注重「烹飪水平、體驗感受、傳承創新」,尤其是注重環保和健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黑珍珠的誕生,無疑會推動更多中國風格的優秀餐廳和菜品出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注意。首先,黑珍珠不能為了強調中國特色,放棄國際性,否則,容易將外國食客排除在外。其次,黑珍珠必須確保評選員的公正性。過往部分美食評比,大多公正但在少數過程中也出現過評選員徇私的情況。所以黑珍珠評選若要長久,必須保持其公正性。做不到這一點,不要說與米其林並駕齊驅,就算作米其林的補充標準,社會上也不一定願意接受。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