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了3年疫情劫難後的華埠,迎來了劫後重生的局面。「大年初一是疫情3年來生意最好的一天!」三藩市新杏香酒樓昨天(23日)向本報記者分享了他們的欣喜,並對未來的市道充滿信心。
記者大年初一走訪的皇宮酒樓、新杏香酒家、洪記麵家等華埠中小型餐館,都出現生意爆棚,顧客在門外輪候的情況。通常這種情況會出現在Kearny街的嶺南小館、士德頓街的好旺角包餅店、永興餅家、舊呂宋巷的金門幸運餅食、都板街的金門餅家及東亞餅家、天后廟街的幸運餅家、積臣街的半島酒家、迎賓閣等。
多位在新杏香酒樓樓梯上輪候的食客表示,今年加州放農曆新年公眾假期,一家人一起來華埠品嘗地道中餐。沒想到多家餐館都要排隊輪候,「看上去,華埠經濟復甦已為期不遠。」
許氏家住三代同堂27人齊聚皇宮酒樓。他們說,疫情中斷了每逢初一都要舉辦的許家新年聚餐,隨著疫情威脅總體下降,大家有強烈要求親人們一定聚一聚話家常。但樓下早已滿座,他們並不介意三樓正在舉辦美國順德倫教同鄉會春節聯歡會,反而認為現場的吉祥氣氛更加強烈。
新杏香酒樓負責人關老闆表示,疫情三年來,餐館一直做各種嘗試,包括:菜式、品牌市場推廣、社區公益等。他相信,絕處逢生,任何一套成功的市場推廣,都必須是共贏的局面,生意才能長久。
去年,幸福餅家老闆娘燕子把店舖成功打造成經典手工年宵專賣店的形象,店舖出品的臘味蘿蔔糕、芋頭糕、笑口棗 等新年年宵,剛上貨架還未來得及擺放到展示玻璃櫃就已經被輪候多時的老顧客一搶而空。陳老伯說,「這裡的蘿蔔糕深得傳統精髓,每一口都是濃濃的家鄉味道。」前來華埠買手信的顧客,都是直奔蘿蔔糕、芋頭糕、笑口棗 等年貨而來,店員就預先把年宵裝好存放在冰箱裡,加快出貨時間。
東亞餅家所在都板街路段得天獨厚,加上出品的麵包既傳統,又照顧到西人的口味,疊加上主流媒體報道後起到的「蝴蝶效應」,適逢農曆新年一些列慶祝活動,店東的生意源源不絕。也被譽為華埠10大網紅美食店者之一。
經歷疫情三年,餐飲業人手嚴重短缺的情況愈加明顯,也成為制約了餐飲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化華埠行動委員董事李殿邦指出,華埠小商業眾多,每家店舖都是一個舞台,是演砸還是贏得滿堂喝彩,就靠自己的真功夫了。疫情三年,有些商家早已為重啟後的經濟態勢做好了準備,有些還自己培養接班人,解決人才荒的問題。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