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業務遭調查 高盛抹去年內漲幅

多家聯邦監管機構的調查可能帶來額外成本,高盛股價聞訊下跌。美聯社

美聯儲聚焦高盛增發消費者貸款時是否採取適當的內部保障與風控措施,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也在同步調查高盛信用卡業務。多家聯邦監管機構的調查可能帶來額外成本,高盛股價聞訊轉跌。高盛上周承認,消費貸款業務的很大一部分從2020年以來虧蝕超過30億美元。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自去年罕見承認在面向主流大眾的消費者銀行業務中策略失誤之後,一向以服務高淨值人群和核心投行與交易等華爾街業務聞名的高盛再度面臨挫折,美聯儲正在調查其消費者借貸業務。

知情人士透露,作為銀行業的聯邦監管機構,美聯儲從2021年開始「審查」高盛消費者業務Marcus,去年將「審查」升級為「調查」,聚焦於該行在增發消費者貸款時,是否採取了適當的內部保障與風控措施,以保護消費者免受傷害。

同時,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也在對高盛信用卡業務進行調查。高盛去年夏天透露,CFPB正在調查其信用卡帳戶管理實踐,包括如何解決帳單錯誤、向持卡人退款、為信用卡打廣告,以及向征信機構報告等問題。知情人士稱,上述兩個監管機構正在共用資訊。

消息稱,監管機構擔心,Marcus擴大規模之際缺乏適當的內部監控系統,還可能存在管理或治理問題。美聯儲正檢查高盛的消費者業務如何處理用戶傷害事件,例如用戶回饋的問題是否在內部被標記,以及是否得到了妥善解決。調查包括高盛的合規職能,以及審計和法律職能。這一消息令高盛在1月20日的股價直接由漲轉跌,最深跌3.6%,至去年12月28日以來的逾三周低位,抹去今年漲幅。按照19日收市價計算,今年高盛原本累漲2.1%。

高盛將其消費者業務按照該行聯合創始人之一而命名為「Marcus」,於2016年創立,已投資數十億美元,希望擺脫投行、交易與諮詢等核心業務易受市場和經濟低迷影響的處境,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等面向主流大眾的大型零售銀行估值往往高於以華爾街為中心的高盛。

高盛對消費者業務原本野心很大,想通過提供更多借貸服務和支票帳戶將Marcus升級為「全面的數字銀行」,但在實際執行中遭遇了諸多技術故障與監管問題,導致產品延遲、高管更替、品牌混亂和財務損失加深,也遲遲無法擴大信用卡業務。

去年10月,高盛罕見承認轉變戰略,放棄將Marcus建設成「全面數字銀行」,並開始縮減消費者業務,例如逐漸停止提供個人貸款、取消支票帳戶上線計劃等。而高盛原本預計,到2024年的消費者業務年收入將超過40億美元,較2022年帶來的收入貢獻翻倍。

Marcus當前為消費者購買大件商品提供分期貸款,但不提供車貸或者住房按揭貸款。截至去年10月,高盛的消費者銀行業務擁有1100億美元存款、發放了190億美元貸款、客戶超過1500萬。

力推消費者業務的高盛CEO所羅門本周承認,在消費者業務方面做的太多太快,是導致去年四季度財報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盛四季度EPS遜於市場預期的程度高達十年之最,原因是收入下降、運營費用上升,以及預留的貸款損失準備金高於預期。

高盛此前表示,與蘋果合作開辦信用卡帶來的利潤低於公司高管預期,整體的消費者業務不僅沒有實現原定於2022年達到的盈虧平衡,甚至可謂「損失慘重」。其中,消費貸款業務的很大一部分從2020年以來虧蝕超過30億美元,美聯儲等聯邦監管機構的調查可能帶來額外成本。

在新的財報結構中,高盛已將Marcus打散並匯入兩個不同的部門。其消費者存款帳戶、個人貸款等歸入「資產與財富管理部門」,而與蘋果和通用汽車的合作信用卡,以及專業貸款機構GreenSky被歸入「平台解決方案」這一新部門,該新部門從2020年至2022年9月虧蝕約30億美元。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