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陳卓光聯手韓裔李赫鎮 創辦復旦大學亞裔法律中心

1871年的三藩市唐人街被政府要求隔離,卻有兩個凹槽之處不受隔離,因那兩房有白人居住,歧視明顯,但許多人都不知道。

1878年華人被迫剪去辮子,華人抗爭告上法庭,被賠了1萬元,很多亞裔法學生都不知道這項抗爭。

11月9日,陳卓光在復旦大學法學院成立亞裔法律中心時,以「亞裔失落的歷史和今日美國民權訴訟課程」作為啟動該中心的演說。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亞裔在美國歷史約200年,卻滿路荊棘,多有被歧視的印記,若後人能在歷史上反思,前瞻到族裔的未來,這就是我和李赫鎮創辦復旦大學亞裔法律中心的心意。」法官陳卓光與韓裔法學教授李赫鎮日前接受專訪時說出的共同心聲。

復旦大學法學院(Fordham Law School)於11月9日啟動亞裔法律中心(Center on Asian Americans and the Law),聯合主任分別為華人法官陳卓光及該法學韓裔教授李赫鎮(Thomas Lee),兩人在復旦大學法學院執教多年,並且成為好友,對於成立亞裔法律中心有共識,特別這個中心成立在新冠疫情後,仇亞成為全美的衝擊就更有其特殊意義。

現年68歲的陳卓光目前擔任第二巡迴上訴法院的美國高等法官,審核案件比過去為少,有更多個人時間兼任法律教學工作,他希望在完全退休前能推動亞裔平權的普及教育。亞裔法律中心被認為是同類機構中的第一個,它將作跨學科學術研究的中心和平台,研究的不僅是亞裔感興趣的問題,而是亞裔社區面向美國所有人的議題。11月9日,他在復旦大學法學院亞裔法律中心時,以「亞裔失落的歷史和今日美國民權訴訟課程」作為啟動該中心的演說。

出生於香港的陳卓光說,由於排華法,他的祖父於1916年非法來到美國。直到1940年代移民入籍法得到修訂,他的祖父才能成為美國公民。任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地區法官的陳卓光是首位被任命為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的亞裔。

陳卓光說,他的祖父在1947年成為公民後,在1956年他2歲時就可以跟著家人來美國。

李赫鎮出生在韓國,5歲時移居美國,他表示,父母都沒有在美國受過教育,但父母的栽培,卜,他就讀哈佛大學,並在美國海軍擔任了四年的密碼學官員,並服役了四年。

李赫鎮於2002年開始在復旦大學法學院任教,認識了在那裡執教的陳卓光,兩人在亞裔研究方面建立了友誼和共同興趣。

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全國發生了10,000多宗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兩人表示,歷史不斷重復,這個國家對亞裔的暴力和敵意歷史可以追溯到百多年前開始,大家熟識黑人被欺壓的歷史種種及民權運動,但對亞裔爭取平權卻並不熟識,即使是亞裔本身。

他們成立該中心是為了幫助確保亞裔參與對話,因為「國家必須正視種族問題,並以非意識形態、事實和深思熟慮的方式參與對話。」

成立亞裔法律中心的三個核心任務包括:通過對學生、律師和公眾進行公民教育,使大家了解對亞裔具有重要意義的法律問題;通過建立亞裔法律問題研究和獎學金,提供獎學金給亞裔法律研究;通過接觸律師事務所、企業、政府、非營利機構和公眾,激發人們對亞裔法律問題的興趣,從而進行外展和公眾宣傳。

萌生成立該中心源於兩人在2017年首次在復旦法學院教授的亞裔和法律課程,經過不斷努力,中心於今年夏天開始運作,並引發了整個法學院針對亞裔和法律的課程的增加。

該課程目前正在康奈爾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明年秋天將在哈佛法學院教授這門課程,使用陳卓光及李赫鎮共同開發的材料。「我們有一個教學大綱,並且正在準備一本可供其他人使用的數字案例書。」陳卓光說。

李赫鎮說:「我們希望材料自己會說話,而不是包含任何傾向或評論,我們不希望這被視為一門批判性的種族理論課程,而是更多關於憲法歷史重要方面的公民教育。」

兩人稱,歷史案例、講座和事實的重演、各種數字材料的創建、教學研討會和電影放映是該中心將提供的一些計劃和項目。

自2007年以來,陳卓光及其妻子Hirata Chin一直在與紐約亞裔律師協會 (AABANY) 一起展示審判重演,其中包括學分的長達一小時的戲劇性戲劇,展示的案例標誌著亞裔歷史上不同的篇章。AABANY的審判重演團隊每年在全國亞太美國律師協會製作和執行不同的案例。

在啟動該中心時,副總統賀錦麗為該中心獻詞,她說:亞裔的歷史是由律師和活動家定義的,他們一直在努力確保亞裔被承認為美國人,而不是「其他人」、不是「他們」,而是「我們」,從反對排華法案的努力,到糾正日裔美國人被監禁的錯誤,我們有必要了解亞裔和法律。最近針對亞裔的暴力行為有所增加,而且亞裔社區存在歧視的歷史。

陳卓光高興表示,在啟動中心成立當日,有近300人線上線下參加,其中很多非亞裔,看來,很多人在仇亞氣氛下,對亞裔議題及法律充滿興趣,這突顯成立了亞裔法律中心的重要意義。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