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長紐森很清楚,傳媒和外界談到加州時,焦點不外乎地震、山火、旱災、無家可歸危機和企業出走潮。他接受彭博社專訪時不諱言,早在1994年《時代》雜誌談及加州人經歷連災難後重新思考褪色的加州夢,實際上加州夢「仍然存在且安好」,而彭博社例舉數字顯示,加州經濟發展前景良好,有可能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彭博社指出,加州經濟證明了其韌性,尤其在近年來先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高通脹的接連衝擊,加州國民生產總值(GDP)將超越德國,繼美國、中國及日本後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加州經濟發展強盛,早於2015和2017年分別超越巴西、法國和英國。彭博社指出,加州不少數據最快明年才揭曉,但有估算顯示加州或已超越德國,考慮其最新成長率的其中一份預報暗示,加州已領先720億元。
加州經濟具韌性 再生能源成長快
雙方經濟發展軌跡最為明顯的是,加州市值最少10億元的379間企業,與總部設於德國有同樣市值的155間上市公司,兩者之間的差距日漸拉大。彭博社數據顯示,加州企業收入和市值過去三年分別增長147%和117%,遠超德國的41%至34%。德國去年GDP錄得4萬2200億元,加州則有3萬3570億元,是有紀錄以來差距最少。隨著德國今年增長輕微,且預測明年更是倒退下,兩地差距恐消失。
紐森認為,這些數據繼續證明指加州最好日子已成過去的論述是錯誤,強調加州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加州在不少行業早已超越美國和全球許多地方,尤其是再生能源,加州和德國在這方面的成長最快。資料顯示,加州再生能源公司過去三年市值成長731%,是德國的1.74倍。
相對於新冠疫情造成商業功能失調和出走潮,三藩市灣區佔加州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78%,比五年前上升8%。三藩市佔當中42間,比布里德成為三藩市首名女非裔市長時上升62%。擁有加州第三大港口的屋崙市,自薛麗比2015年上任市長時,經濟月度增長高達9.9%,遠超加州首兩大港口城市洛杉磯(0.3%)和長灘市(Long Beach,8.7%)。
布里德受訪時認為,人們繼續在此營商原因是當地人材輩出,不少離開後回來的人跟她說「不想留在他們感受不到是一個社區或有文化的地方……這是三藩市的獨特之處。」
屋崙長大、明年1月卸任的薛麗比同意這個說法,「我們重視創新,亦重視多元與平等」,又指加州在特朗普時代下深受抨擊,「看到這些價值帶來經濟回報是好事」。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