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繼續堅持「動態清零」?

(潘慶江中國駐舊金山代總領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疫情防控總方針,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今年2月底以來,面對傳播性、隱匿性顯著增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中國呈現多點散發疫情和局部規模性疫情交織的態勢,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在此背景下,中國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第一時間統籌檢測、流調、轉運、隔離收治力量,最大限度遏制了疫情擴散蔓延。但面對疫情跌宕反覆,有人開始對中國抗疫失去信心,懷疑「動態清零」政策不可持續;甚至有人基於意識形態偏見否定、唱衰中國的防控政策。我們應當全面、正確認識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理解「動態清零」政策的必要性及其發揮的積極作用。

「動態清零」是由中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是由中國始終堅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決定的。中國是人口大國,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有限,老人、兒童人口群體規模大。如放松疫情防控,放任病毒傳播,勢必在短期內出現規模性反彈,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進而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醫療衛生資源將面臨嚴重擠兌甚至是擊穿風險;大量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人、兒童和孕婦等脆弱、易感人群的身體健康,將首當其衝受到嚴重威脅,社會秩序和經濟發展將受到沖擊,後果不堪設想。

「動態清零」政策是通過嚴謹的科學推演得出的,也是經過防疫實踐檢驗的。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始終在探索如何更有效控制疫情,更好減少疫情負面影響。結論是,「動態清零」的做法能夠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阻斷疫情傳播,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而目前外界的所謂「新冠流感論」等觀點則缺乏科學依據,一些國家提出的「群體免疫」、「自然免疫」的目標難以實現。選擇「躺平」「共存」無異於拿人民生命健康賭博。

「動態清零」政策是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重要保障。兩年多的疫情防控實踐證明,只有有效控制疫情才能為正常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創造條件。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GDP達到114萬億,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疫情防控的成功是中國經濟平穩發展並實現恢復性增長的重要原因。那些將「動態清零」政策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的觀點是缺乏事實依據的。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的確會對局部地區的經濟生產和民眾生活造成一定影響,但換得的是最廣大地區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此外,從一些國家的情況看,「放開」防控政策並沒有給經濟紓困帶來預想中的積極效果。

「動態清零」的防疫方針既是對中國人民負責,也是為世界人民擔當;既保護了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效避免了對其他國家造成疫情外溢;既維護了中國經濟平穩發展,也保障了全球產業鏈穩定安全。實踐證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中國「動態清零」不僅為中國發展創造了一個更健康、安全、穩定的環境,同時也造福世界,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更大確定性。

抗疫政策沒有全球通行的萬能模板,必須在充分尊重科學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符合自身國情的防疫政策。中國政府未來將進一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科學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穩產保供,千方百計保障民生,不斷減少對公眾生活的影響,規範有序地推進復工復產。抗擊疫情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工作,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中國政府和人民有充分的信心打贏抗擊新冠疫情這場硬仗,為全球團結抗疫做出更大貢獻。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