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黃偉江天使島報道)
由跨族裔組成的紀念排華法案140周年三藩市聯盟,昨天上午來到天使島移民拘留營,祭祠先僑,反思歷史,倡議促進跨族裔團結與包容。
參與紀念活動的有天使島移民局基金會行政總監Edward Tepporn、加州公園資深講解員Casey Dexter、加州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梅淑玲(Katherine Toy)、API法律外展行政總監梁淑嫻、中華總會館代表李殿邦商董等,大家點亮了拘留營140支蠟燭。
參與者在天使島移民拘留營的燭光下追憶排華法案下先僑的遭遇,希望以史為鑒,促進跨族裔團結。隨後,來到山邊的天使島移民局歷史紀念碑前,獻上花圈,默哀悼念。黑色紀念碑上刻著《別井離鄉漂流羈木屋,開天闢地創業在金門》。
在當年昏暗的移民拘留營裡,Edward Tepporn表示:「今天是1882 年排華法案通過 140 周年,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禁止另一國家的勞工進入。如今,與我國百多年前的一些疾病問題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也看到另一場大流行,就是排外和仇恨,也很容易感受到被拘留者經歷的情感。現時,我們看到針對華人移民的仇外心理死灰復燃,暴力和攻擊持續出現,我們的社區了解這些歷史尤其必要。」
資深講解員Casey Dexter指著華裔先民刻在牆壁上的中文詩句說:「曾經,這裡的移民官員先後覆蓋了7層油漆,試圖掩蓋真相。」
加州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梅淑玲,是華裔第5代移民,她母親的家人曾拘留在天使島。「在國家檔案館的排華檔案中有超過一千頁的文件,寫滿了一個個恥辱而秘密的故事。」去年,梅淑玲和繼女就成為了三藩市街頭反亞裔暴力的目標,「我的情緒從恐懼到憤怒再到沮喪!我想到了我的曾祖父母及曾曾祖父母,如果他們知道我們來到美國140年後,仍然遭遇歧視、暴力,他們會多麼傷心。」
中華總會館商董李殿邦認為,從排華歷史到當下的仇視亞裔,歷史的悲劇還在延續。僑界有責任讓下一代知道歷史真相,並從歷史的悲劇中走出來,拒絕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