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婦女若在妊娠期間感染新冠病毒,出現不良問題的風險比正常高出至少1倍,包括早產、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等。專家由此認為,孕婦需要注射疫苗,同時保護母親和胎兒平安。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次研究由凱薩醫療集團(Kaiser Permanente)進行,調查人員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分析了北加州超過4.3萬名孕婦的數據,整理後21日將結果刊登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在研究期間,超過1300名孕婦曾經確診。
報告表示,排除孕婦的年齡、體重等本身因素後,感染新冠的孕婦會有10%機率早產,即懷胎未滿37周分娩,比率是正常孕婦的2倍。專家推測,新冠病毒或會暴露子宮或宮頸的潛在問題,因此引發問題,而早產嬰兒患上精神或心臟問題的風險也較高。
此外研究還發現,感染病毒的孕婦血栓塞機率是正常3 倍;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等嚴重疾病的風險,也是正常孕婦的2.5倍。
率領研究的凱薩醫療集團專家費拉拉(Assiamira Ferrara)表示,連串發現證明孕婦一旦確診,會增加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可見孕婦應該接種疫苗。
但也有評論認為,這次研究在疫情爆發第1年進行,疫苗推出時也未鼓勵孕婦接種,早期測試也未有將孕婦納入範圍,因此專家需要等待更多數據,才確定準媽媽是否應該接種。
在這次研究中,33.8%的染疫孕婦為白人;西裔佔比28.4%;亞裔或太平洋族裔的比例為25.9%;非裔佔了6.5%;原住民則有0.3%。統計顯示,本身年輕、已有多名孩子、身體肥胖以及經濟條件較差的孕婦,感染新冠的比例較高。此外懷孕期間染疫的患者中,5.7%需要入院,當中以非裔、亞太裔以及患有孕前糖尿病的人為主。本報訊